研調:人民幣薪資雙漲 陸製造業較美優勢縮小 印尼成最大勁敵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2011-12-05 13:20
企業顧問公司 AlixPartners 近期發布報告指出,由於美元走軟,加上中國勞工薪資上揚,已促使美國製造業拉近與中國對手的競爭力差距,創 2007 年來首見。顯示美國經濟雖仍與復甦奮戰,但已出現樂觀跡象。
AlixPartners 上周三 (30 日) 發布最新製造暨外包成本指數,比較美國與全球其他 12 個低成本國家製造一系列產品的總成本。結果發現,與一年前相較,美國製造業競爭力與其他所有國家間的差距全都縮小,為 2007 年來首見;中國製造業成本優勢卻下降,並已遭印度、俄羅斯及越南超越。
AlixPartners 駐北美總經理 Stephen Maurer 指出,低成本國家相較美國的經濟優勢「明顯正在萎縮」;且雖然在某些情況下,外包製造仍有道理,但在「正經歷快速成長的國家,例如中國,經濟成熟化帶來的挑戰也逐漸浮現」。
AlixPartners 的研究,比較匯率、運費、薪資及原物料等 7 大成本因素。最新結果顯示,墨西哥依舊是美國製造業外包生產時最便宜的選項國;而中國則因薪資快速增長,加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強,在排名中倒退。
AlixPartners 駐香港總經理 Ivo Naumann 周五 (2 日) 接受《CNBC》訪問時表示,5 年前中國無疑是製造業外包目的地,「但過去一、二年,中國的優勢大幅消退;如今我們見到,美國競爭力再度極具優勢」。
反觀去年同時,美國的製造業競爭力與其他 12 個低成本國家相較皆下滑,主要歸咎美元走強,以及物流成本快速下降。
AlixPartners 如今甚至預期,美國製造業優勢增強的趨勢可能持續,並進一步加快,因中國經濟繼續朝已開發國家前進,並將迎頭遭遇各項相關挑戰,尤其是預料薪資繼續增長、工會運動增多。
Naumann 便指出,若美元繼續貶值,儘管年貶值幅度僅 5%,而中國薪資每年以 20% 速度增長,加上運費成長,美國競爭力便可能在 2015 年與中國齊頭。
Naumann 還表示,中國最大的競爭者,是總人口 2.4 億的印尼。因為那裏的勞動人力,多到足以真正吸走部分中國製造業活動。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