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激辯:印度經濟增長速度能否超過中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1-19 14:39
金融界網站訊 1月10日,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在上海陸家嘴(行情,問診)中國金融資訊中心舉行,金融界作為戰略合作媒體,全程報導此次論壇。
來自各大券商的首席經濟學家就印度經濟能否超過中國展開了激烈討論。以下是文字實錄。
魯政委:我一坐到這里,我就發現我的位置坐錯了,我對印度不了解,我想回顧一下中國歷史,在歷史上我們只要有名君,事情看準了,然后堅決執行,其他經濟體就靠邊站了,現在新一屆領導班子的表現,讓我們有理由對未來中國的改革和發展前景更加樂觀。這是我對第一個問題的看法。
李迅雷:印度未來的經濟增長肯定比中國看,因為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階段已經過去了。但是印度未來要趕超中國是不可能的,因為從過去歷史來說,印度從來沒有超過過中國。我覺得我們分析的經濟因素當中,還有其他的因素,比如說他的就業比例非常低,即便他有人口紅利,但是他的宗教等因素對經濟還是有很大影響的。我覺得中國和印度的改革是兩個層次的,中國的改革空間可能更大一些,因為畢竟我們從傳統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當中,空間更大一些。
林采宜:我和李老師的觀點稍微不同。首先印度是人口優勢,印度沒有搞計劃生育,現在印度整體的人口撫養比和勞動力人口占比遠遠高於中國,現在印度勞動力成本只有中國的一半不到。所以說國際的產業轉移,轉移到印度和越南去的非常多。現在美國的低階產品印度制造的比例大大增長。勞動力既是生產力又是消費力。因為你知道人老的時候他是不需要消費的,只有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才需要消費。所以同樣的人口,印度的消費需求,這個市場遠遠大於中國。從未來的趨勢來看,我們老了,我們的消費需求也衰微,不僅僅是我們的生產力在衰微。
第二,印度的基礎設施遠遠不出中國。中國是三流的收入水平,二流勞動生產率但是我們有一流的基礎設施。基礎設施就是基礎建設的空間,印度在大量的海外資本進入之后,成為出口大國之后,他的基建這一塊的空間遠遠大於中國,這是印度未來的經濟增長速度一定會快過中國。整個經濟增長的速度一定比中國快。印度的改革可能會比中國更大一些,他會涉及到社會文化和制度的改革。至於說改革釋放的紅利誰的更大不太好判斷,我們的改革性質不同,增長動力不同,但是有一點,印度未來的經濟增長的速度一定快過中國,這是我的基本看法。
汪濤:從增長來說,印度確實會快一些,因為他的起步晚,這個反超應該說懸念不大。從改革上來說,我堅定的認為中國改革一定快於印度的改革。其實已經快於印度的改革。另外我估計大家對印度的了解不太多,我們對印度的了解都是從報紙上看到的,而報紙上都是英美媒體的報導,而英媒媒體對中國和印度的報導一定是偏向於印度的,因為他是民主體制,所以我在海外的投資者對話當中,包括去年年底在倫敦的時候,有一場辯論的時候講新興市場國家的改革,在座哪些人沒有人說中國的改革有希望。只有我一個人說,中國的改革會超過其他地方的改革,其實在市場的一頓熱炒之后,大家已經看到了印度的改革。其實是他們過於把希望放在一個人的魅力上,發現一個人無法應對龐大的官僚體制改革,而印度有龐大的官僚體系,所以印度的改革明顯放緩,而中國的改革潛力巨大,所以我看好中國的改革。
朱海斌:經濟增速和經濟體量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增速來說,印度比中國有后發優勢,所以增速印度超過中國這是不奇怪的,但是從全球的影響力來說,印度是不可能超過中國的。另外從經濟總量來說,我還是非常樂觀的。去年我看了四周的印度改革,現在印度的改革思路非常奇怪他是參照中國的漸進式改革。西方媒體都說,印度是非常激進的改革思路,但是實際上他更多選取的是漸進式的改革思路,他很多方面是參照中國過去十幾二十年的改革規則。包括西方主要的媒體,可能對印度的改革有一些過度的解讀。在中國來說,我覺得改革的希望是更大一些。另外剛剛說到人口。我對印度人口優勢是比較悲觀的,我覺得印度人口在長期來說不僅不是優勢,甚至還是劣勢。其實中國在采取計劃生育之前,也面臨同樣的問題,而印度過大的人口對以后創造就業機會,在政策上會有很大的制約。
劉煜輝:簡單來說,這個問題我認為兩個國家完全處於不同的階段,印度是趕超的階段,當然他的當前主要任務是實現工業化的建設。而中國已經開始穿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時候了。你只有通過改革來提高你的全要素,來提高你的勞動生產率才有可能成功的完成,實現這個陷阱的穿越,而中國的緊迫性遠遠超過印度。印度雖然說未來十年二十年比中國的高。但是印度是不是可以復制中國的奇跡,我覺得歷史可能不會重演。你看中國過去20年成為全球的一個超級大國,這是因為全球經濟失衡,發達國家是需求不斷擴大,發展中國家不斷的貢獻有關。而現在全球失衡問題已經消除了,持續了差不多20年的商品生產和使用者的失衡現在來看基本上不存在了。過去全球化的紅利,現在沒有了這個歷史機遇,如果說印度沒有的話,那么他能否重現中國20年的奇跡我覺得是很難的。
潘向東:印度確實相對中國有一些人口優勢,但是我們看歷史上趕超的國家,你們會發現有一個特點,他並不是這些市場優勢造成的,而是制度造成的。實際上趕超都是強勢政府做的事情。所謂的強勢政府就是我們所說的,我們可以進行感覺。在發展史上來看,只有強勢政府才可以推進改革,否則的話,你推進改革是不現實的,因為改革本身就會帶來出清的過程,就是我們所說的他是一個破壞性的創造,在破壞的時候,他會對當前利益帶來損失,也就是說利益格局要發生分化,在分化過程當中,對民選政府沖擊是很大的。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任何民選的政府在改革當中都不可能很激進,都是很緩和的,他走一步看一步,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在改革方面是很緩慢的。中國政府,當初的鄧小平改革,他可以承受短期的風險。但是印度的話,你開始老百姓是支援你的,但是一旦面臨失業等問題,他就會開始對了。很可能改革還沒有見效,他就下臺了。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所以從改革的角度來看,我覺得這個肯定是無法和中國政府來比的。所以我說在改革推進方面,中國是更有優勢的。所以一個短期的增速,並不代表他可以持續下去,所以對印度來說,要走的路還很長。
沈明高:我的看法基本上和大家差不多。第一,未來兩三年印度經濟增速可能會超過中國。第,二中國肯定會比印度更能改革。這樣來看,今年的股市一定是買中國而不是買印度。從增長角度來說,印度成長性的機會相對來說會更多一些。中國要重新找回自己在歷史中的位置,實際上中國和印度在鼎盛時期加起來是全球經濟的半壁江山。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