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造國內最大機器人業基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11-27 16:48
本報訊 (記者 劉錕)日前閉幕的第14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3000米深水半潛式鑽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先進封裝光刻機等一批對標國際的上海高端製造斬獲金,榮威E50純電動轎車更是摘下展會唯一創新金。這些僅是上海佈局戰略性新興業,實現由“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變的一個縮影。記者從市經信委獲悉,上海正在加快新一輪戰略性新興業佈局,力爭2015年戰略性新興業增加值實現翻番,占全市生總值比重達15%。
瞄準國際是轉型發展要求,也是上海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業“主戰場”肩負的使命。從本屆工博展品看,上海一批新興業已接近或達到國際水準,如整合電路生工藝達到40納米,設計能力進入28納米;太陽能核心設備、核電主泵、核島主設備等的技術攻關和業化進展迅速;全球首台第三代非能動百萬千瓦核電穩壓器,實現我國第三代核電裝備製造國化。
“對標國際,並非盲目攀高。”市經信委主任戴海波說,有市場才能有動力,才能持續發展,這是上海發展高端業和業高端的落腳點。本屆工博會上,上海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的先進封裝光刻機,今年與台灣客戶首簽合同,實現大陸以外市場銷售的“零”突破,未來年值將達數十億元;榮威E50純電動汽車,銷售潛力巨大。
深刻把握科技和業發展新方向,對重大前沿性領域及早部署,才能增強持續發展能力。“十二五”期間,上海將把戰略性新興業放在更突出位置,以重大發展需求和技術突破為動力,以制度創新和政策環境優化為保障,以培育企業主體和實施專項工程為抓手,推動戰略性新興業創新、集聚、跨越發展。目前,上海正加緊聚焦極大規模整合電路、民用航空、雲計算、物聯網、下一代網絡、新型顯示、智能電網、新能源高端裝備、智能製造、新能源汽車與汽車電子、衛星導航、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電子商務與新型貿易現代化等15個專項工程,並將於近期陸續發布專項發展規劃。
順應“第三次工業革命”浪潮,上海正加快機器人業佈局。機器人業是如今國際上少數幾個迅猛增長的業,中國市場增速更是全球第一,2011年比2010年增長50%以上,據預測2015年中國機器人市場需求量將達3.5萬台,占全球比重約17.5%。目前國內市場份額的80%控制在跨國公司手中。
上海已成為國內最大機器人業集聚區,ABB、發那科、庫卡、安川等機器人巨頭均已在上海設有總部或基地,國內機器人領軍企業——瀋陽新松在上海設有子公司,本地企業上海沃迪自動化裝備公司在搬運碼垛機器人領域國內領先。同時,上海交大、上海大學、上海電氣中央研究院等長期從事相關研究,為業發展積蓄能量。據介紹,未來上海將立足機器人業化和示範應用兩個環節,聚焦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領域,壯大發展機器人本體研發製造,突破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及驅動器、控制系統等三大核心功能部件,拓展機器人系統整合應用,使上海成為我國最大業機器人基地、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發中心、高端製造中心、分服務中心和應用中心。目前寶鋼集團、上海電氣正積極研究介入機器人業。從佈局來看,浦東和寶山有可能成為國內最重要的機器人業園區。根據規劃,到2015年上海機器人業值力爭達到200億元,2020年達到600億至800億元,占全國50%以上份額。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