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台股

漢微科前3季EPS估逾17元 全年有實力賺2個股本

鉅亨網記者張旭宏 台北 2012-10-30 11:06


電子束檢測設備廠漢微科(3658-TW)財務長李學寒樂觀表示,目前公司接單依舊相當火紅,隨著晶圓廠先製程持續投資下,公司營運狀況可望「超出大家的預期」,法人估計,第三季每股稅後純益單季上看6.2元,累計前三季將超過17元,全年應可輕鬆賺進2個股本,獲利傲視同業。

漢微科9月營收3.13億元,月減10.92%,年增13.34%。累計今年前三季營收30.11億元,年增69.26%,超越去年整年的26.46億元。漢微科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11.08元,優於去年全年的10.78元。法人估計,第三季每股稅後純益單季上看6.2元,累計前三季將超過17元,全年應可輕鬆賺進2個股本,獲利傲視同業。


李學寒指出,漢微科的檢測解析度已推進到3X奈米,並往2X奈米演進,搶晶圓代工製程的縮微趨勢龐大商機,同時漢微科針對下一個世代的EUV(深紫外光顯影技術)和封測端的TSV(矽鑽孔)技術,也準備要推出相應的檢測設備,讓公司的產品組合升級,強力推升營運動能。

李學寒指出,以晶圓廠設1條28奈米生產線需要用6台電子束檢測機台估算,建置第2條生產線時依然仍需要6台,漢微科平均毛利率維持在7成以上,未來不會低於65%,換句話說,毛利率會維持在65-70%。

李學寒表示,光學檢測機台對製程小於45奈米的晶圓實施檢測時,會出現影像模糊、檢測不全的狀況,不過E-beam檢測到3X奈米以上製程都沒有解析度的問題,漢微科目前正在努力將解析度進一步推進到2X奈米,符合所有晶圓代工大廠、DRAM大廠持續製程縮微的趨勢。過去全球檢測設備商出貨10台晶圓檢測設備,其中,可能只有1台是電子束檢測設備,其餘則是光學檢測,不過隨著晶圓廠強化28奈米以下製程佈局,電子束檢測佔晶圓檢測設備總出貨比重將持續攀升,未來10台晶圓檢測設備中,可能就會有3台是電子束機台,成長動能強勁。

李學寒指出,跟同業KLA Tencor、Applied Materials比較,漢微科的E-Beam檢測機台產品數已達8種,KLA則僅有2種,Applied Materials則尚未正式切入E-Beam領域,同時漢微科也以專利權卡住KLA進入「電子束跳躍檢測」的門檻,讓漢微科持續擴大在E-Beam檢測的市佔率,搶得先機。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