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始于2319點反彈已是強弩之末,紅陽難掩調整態勢
鉅亨網新聞中心
周四深滬兩市震蕩加劇,下午大盤在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權重股拉動指數創出反彈新高的過程中,深圳市場開始率先放量下跌,而后上海綜指也開始回落,盡管收盤上證綜指上漲,但透過市場軌跡與現象來看,我們研究認為A股始于2319點的反彈已是強弩之末,紅陽難掩調整風險的軌跡特征明顯。其主要依據為:
一是,市場隨著中國石油的解禁,大銀行配股進入后期,實際上中國A股市場已進入到全流通時代,而對比國際全流通市場,其總體PE長期在10-20倍PE運行概率為高,而此次的上漲是資金推動市的特征明顯,特別是央行貨幣超發所引發的后期效應,漲價成為推動業績增長的主要因素,比如酒類、化工、農業品等,而非完全是上市公司真實業績的增長,也難以構成真正意義的牛市,市場推動市進入后期階段。
二是,通脹風險正在加大,10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4.4%(注:10月CPI漲幅創25個月來新高),漲幅比上月擴大了0.8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7%;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增長5.0 %,漲幅比上月擴大0.7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7%。這說明經濟領域中的通脹風險已經較大,特別是近年地王頻現過程中,房價走高,但計入CPI不足,因此實際上的CPI或比此更重,因此通脹風險下,A股無牛市可言。
三是,目前反彈浪高點基本到位。從技術形態來看,始于2319點的反彈,實際上是貨幣超發的后期效應所致,如果后續A股基本面出現加息、收緊流動性,加之年終兌現因素的影響,A股有可能完成自2319點以來的反彈走勢,重新進入較大級別的調整之中。
總體來看,從目前市場估值來看,在全流通市場中其總體PE超過45倍的情況下,我們認為A股向上的空間較小,但部分業績類股票或仍有表現,對比中小板、創業板指數創新高來看,我們更大的認為其是由交易制度、不斷上市新股當日計入指數的效應產生,由于新股利益構成和鎖定期的減小,其發行PE走高,當日炒高特征明顯,這也是中小板、創業板指數能夠創新高的主要因素,但對比同類世界主要創業板市場,目前極高的PE如果遇到流通性緊縮,加之股東不斷解禁拋售,其目前的股價即使有大比例分紅也是風險極大,向下的空間要大于向上。因此綜上所述,筆者研究認為,A股目前已進入強駑之末的時期,投資者需防范可能出現的年終調整風險,而非跨年度行情,同時對于未來中國A股市場進入全流通市場時代狀況下,其總體PE圍繞10-20倍波動將是未來主要調整方向,因此防范風險、適量運作個股應是投資主要的安全策略,同時要手握現金不急進場,不為所謂炒高的規劃、題材所誘惑,防范此類品種的殺跌風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