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德:中小醫藥流通企業靠特色才能生存下去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5-14 09:37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于明德表示,醫藥流通行業未來的競爭比的就是特色和專業程度,中小企業如果在競爭中完全沒有自身特色和獨到之處,很難熬下去。
據中國證券報5月14日報道,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于明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醫藥企業協會正在受商務部委托,制定藥品流通業發展規劃和醫藥商業企業分級的研究報告,報告預計將于6月末成稿并上報給商務部。
中國證券報:你如何看待醫藥商業產業的整合大勢?
于明德:事實上,醫藥流通市場的整合現象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貫穿行業發展的始終,但具體整合的趨勢如何,將取決于市場的需要和政策引導。
當前的基本藥物政策和醫保政策都傾向于引導醫藥流通市場走向集中配送的趨勢,因此,規模更大、覆蓋面更廣、配送能力更強的企業擁有整合優勢。中小流通企業如果依舊一成不變,必然將喪失市場機會,目前出現的幾百家醫藥流通企業“抱團”組成股份聯盟的案例就是做強自身的一種方式,以求在醫改推進中不失去太多的機會和市場。
中國證券報:在各地方的醫藥招標采購中,部分地區存在當地政府指定配送商的做法,導致其他流通企業市場份額受到壓縮,您如何看待這樣的現象?
于明德:從目前的基本藥物統一招標采購政策來看,并沒有政策規定由地方政府來指定當地的配送商,因此,這種現象可以理解為政策執行中的偏差。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由市場來選擇最終的配送商,即讓參與招標并中標的醫藥企業自身來選擇配送商,這樣才能做到公平競爭。
政府也可以對醫藥流通企業確定大致的遴選標準,但并不能直接指定配送企業,這種現象應該說與政策的初衷并無太大關系。
中國證券報:請您向大家介紹一下協會正在制定的規劃和分級標準的相關內容?
于明德:實際上,協會制定這兩份研究報告,是受商務部的委托,做好之后將上報給商務部,由其來決定哪些內容納入到最終的規劃或政策中去。
對于醫藥商業分級,目前市場內存在大量同質化競爭、毫無特色的流通企業,此次通過分級予以區別,并表明政府對每個級別的企業的支持態度,對整個行業的發展都將產生引導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文件將來形成政策之后也將只是行業的指導性標準,而并非準入標準,并不會影響到行業的門檻。但未來肯定會對流通企業的招標形成推薦性意見,從而對招投標起到導向作用。
中國證券報:那么,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如何應對目前的政策變局和市場變局,您有什么樣的建議?
于明德:一定要根據市場情況審時度勢,以變應變。千萬不能一成不變,未來的競爭比的就是特色和專業程度,例如代理制企業很可能將長期存在,例如針對目錄之外藥品的流通企業也將長期存在,這些企業都擁有商業龍頭所不具有的優勢。然而,如果在競爭中完全沒有自身特色和獨到之處,這樣的企業很難熬下去。
(王彥彥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