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盤點二十國集團峰會和亞太經合組織會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11-16 14:37
“承認差異,尋求共識”成為二十國集團首爾峰會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橫濱會議的主旋律,專家總結說。
綜合媒體11月16日消息,11月11日至14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五次峰會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十八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先后在韓國首爾和日本橫濱舉行。
“會議沒有變成吵架的空談會”
“雖然個別國家做出了不利于全球發展的決策,但多數國家希望和要求貿易全球化不要受到這種干預。各經濟體要求避免打貿易戰、貨幣戰。”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15日說。
然而,在會議之前,各國的分歧是焦點。
世界經濟目前面臨的挑戰與危機時期相比有所不同。過去是“滿城風雨”,各國要“抱團取暖”,現在是“東邊日出西邊雨”。
具體來說,部分二十國集團成員增長強勁,而另外一些成員則面對高失業率和疲弱復蘇。不一致的增長水平和正在擴大的不平衡,導致一些國家欲從尋求全球解決方案轉向各行其是。
面對可能激化的矛盾,英國《金融時報》在會前的評論中說:“二十國集團峰會看上去更像是預示著21世紀將是國際沖突的時代。”
然而,兩次會議的成功召開表明,沖突是可以避免的。
“我們應該繼續堅持成員國主導原則,充分考慮各國不同國情和發展階段,理解并尊重各國選擇發展道路和發展政策的自主權。”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五次峰會上說。
二十國集團與會領導人在《二十國集團首爾峰會宣言》中強調,全球不能出現競爭性的貨幣貶值。發達經濟體特別是那些發行儲備貨幣的經濟體,需要對匯率的過度和無序波動保持警惕。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成員的領導人或代表則承諾,加快貿易和投資自由化進程,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法新社評論說:“有21個成員的亞太經合組織決心在全球經濟從痛苦的衰退中復蘇的時候抵制貿易保護主義,共同努力重新獲得增長的勢頭。”
“會議并沒有變成吵架的空談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沈驥如說。
“在這個大家庭里,貿易和投資更加自由、更加開放”
“我們尋求建設一個亞太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里,貿易和投資更加自由、更加開放;供應鏈更好地連接在一起;商業活動成本更低、速度更快、開展起來更加容易;經濟增長更加平衡、包容、可持續、創新和安全;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人類安全和經濟安全面臨的各種威脅。”領導人們和代表們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結束后的共同宣言中莊重承諾。
這種共識不僅局限在亞太地區。
胡錦濤說,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表現在方方面面,最突出的是南北發展嚴重失衡。深層原因是國際秩序不公正、制度不完善、機會不均等。從根本上說,沒有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充分發展就談不上世界真正發展,沒有最不發達國家的脫貧致富就談不上世界持久繁榮。
“發展”議題首次進入二十國集團峰會,并得到眾多成員的支持。峰會達成的共識是:各國應該共同做大并共享經濟“蛋糕”,而不是你爭我搶,這樣世界經濟才能持久發展。這其中,窮國的利益和機會尤其需要重視。
“世界的繁榮只有分享才能持續。”二十國集團峰會達成的“首爾發展共識”說。
沈驥如說:“各國應繼續堅持合作共贏、同舟共濟的理念,加強合作。各國在爭取自己利益的同時也應兼顧他國利益。如果損人利己,自己的利益也會受到損害,竹籃打水一場空。”
“看到亞洲和新興國家在國際經濟版圖中崛起的身影”
“亞洲打頭舉辦這兩個會議,反映了亞洲國家的作用在增大。”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教授劉江永說。
外交部長楊潔篪說,在世界經濟復蘇有所放緩的情況下,亞太地區作用和影響不斷上升,作為世界經濟增長主要動力的趨勢更加明朗,亞太區域合作架構加速調整,各方均關注亞太區域合作發展方向。
包括亞洲在內的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已是大勢所趨。
“危機以來的經驗說明,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低收入國家的經濟增長將可能成為世界經濟的新支柱。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已經給出了很好的范例”。“首爾發展共識”中寫道。
在新興經濟體中,中國的發展尤其引人注目。
“中國繼續推行改革開放,堅持合作共贏、同舟共濟,促進世界和諧發展,讓所有國家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這種發展理念已經被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所接受。中國新的發展理念不同于老的工業化國家的零和游戲。”沈驥如說。
從這兩次會議中,“看到亞洲和新興國家在國際經濟版圖中崛起的身影。”莊健說。
(都穎琪 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