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史蒂芬-羅奇:中國模式的兩大轉變“惹惱”美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0-08 08:18


耶魯大學教授史蒂芬-羅奇撰文指出,現在,中國正在發生變化,而這是美國所不喜歡的。中國不但將經濟模式從出口轉向消費,還開始重新定義國家角色。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中美兩國經濟可持續增長,都日益依賴對方,結果缺陷入典型的相互依存陷阱,而且,因為互動規則的改變,雙方發生摩擦。


中美相互依存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當時,美國經濟陷入嚴重滯脹。兩國都需要經濟復興與增長的新途徑,因此,情投意合地走到了一起。中國提供廉價商品,讓囊中羞澀的美國消費者收支相抵;美國提供的外部需求,則成為鄧小平出口增長戰略的基礎。

多年來,這種模式演化為更深層次的關係。美國想要增長,但缺少儲蓄,因此,日益依賴中國巨大的外匯儲備,來實現收支相抵。中國則將貨幣盯住美元,囤積巨量美國國債,讓美國能夠在預算赤字屢創新高時融資。

美國為中國提供了經濟穩定和增長之錨。中國讓美國安然度過儲蓄不足、魯莽財政政策和家庭收入增長萎靡所帶來的危險。然而,經濟相互依存就像兩人相互依存那樣不穩定。一方最終會發生變化,讓另一方會因為對方的變化,而感到不知所措和備受鄙視。

現在,中國正在發生變化,而這是美國所不喜歡的。中國不但將經濟模式從出口轉向消費,還開始重新定義國家角色。中國在南中國海采取更強硬的外交政策,同時表現出對民族復興的渴望——習近平稱之為“中國夢”。中國還開始塑造國際金融格局,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新型國家開發銀行和絲綢之路基金等機構。

美國的反應讓中國深感不安,尤其是所謂“重返亞洲”或“戰略再平衡”,潛臺詞都是遏制中國。美國認識到,有必要增加中國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中的角色。然而,華盛頓不僅沒有這樣做,還對中國成立新機構感到不滿。長期以來,美國一直敦促中國把增長模式轉向私人消費,但又對這一轉變的許多影響感到不安。

在很大程度上,這種不安反映出,美國無法解決核心經濟問題——主要是美國國內儲蓄不足。2015年年中,美國凈國民儲蓄率只占國民收入2.9%,還不到20世紀最後30年平均儲蓄率6.3%的一半。隨著中國從儲蓄剩余轉向吸收儲蓄——利用其剩余儲蓄為中國人構建安全網,而不是補貼美國人的儲蓄——儲蓄不足的美國將發現難以填補空白。

美國貨幣政策顯示雙方另一層面相互依存。美聯儲以國際顧慮——特別是中國增長放緩——為主要理由,推遲今年9月加息計劃。這凸顯美國維持依舊脆弱的經濟復甦時,中國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這是有很好理由的:2013年第四季,美國出口占gdp的比重,從2009年第一季10.6%增加到13.7%的新高,但在2015年年中又回落到12.7%。在美國內需依然萎靡的情況下——實際消費在過去7.5年中只增長了1.4%,美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出口增長。因此,作為美國第三大出口市場和出口增長最快的市場,中國對美聯儲來說至關重要。美聯儲在危機后的非常規貨幣政策,並沒帶來很大的經濟增長動力。

這個層面的相互依存是全球性的。過去10年,中國平均每年為世界gdp增長貢獻1.6個百分點——比所謂發達經濟體貢獻總和還多出不止一倍。今年中國gdp增長率下降到6.8%,即使如此,其對全球增長的貢獻仍將高於發達世界。因此,中國的增長前景,對全世界決策者來說都茲事體大,不足為奇。

習近平9月22日在西雅圖演講時強調,中國和美國需要深化對“相互戰略意圖”的理解,這是雙邊關係的關鍵目標。但他和美國總統奧巴馬會談缺少的正是這一點。習近平訪美議程更多是由不相關議題主導——網絡安全、氣候變化和市場準入,而並沒有對兩國各自和共同面對的戰略挑戰理解。

就網絡犯罪問題進行高層次交換意見的新承諾,雙方都表示歡迎,但美國即將對從駭客中獲益的中國公司制裁。同樣,雙方再次強調,有必要簽訂“高標準”雙邊投資條約,但沒跡象顯示,雙方對“負面清單”有什么實際行動。誠然,中國宣布環境政策的重大變化——一個全國性的溫室氣體排放限額交易系統,並於2017年生效,但如果美國不采取類似行動,中國也難以緩解全球氣候變化的危險。

陷入相互依存之網的中美關係,充滿摩擦和相互指責。從人類行為來看,這個問題的結果往往是痛苦分手。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