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中國制造可不是“鳳凰男”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2-17 08:50


中國制造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組成,它是圓珠筆芯,也是航天火箭,之間存在著較大的“貧富差距”和“共同富裕”的難題,需要先進帶后進。
中國制造可不是“鳳凰男”

中國制造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組成,它是圓珠筆芯,也是航天火箭,之間存在著較大的“貧富差距”和“共同富裕”的難題,需要先進帶后進。那么中國制造究竟是不是“鳳凰男”呢? 這篇文章將提供答案。本文摘編自微信公眾號“俠客島”(id:xiake_island)。

飛機、高鐵、汽車,無論你怎么抱怨人太多、路太堵、票難買,這些年,交通的便捷速度使中國人的春節7天假期變得更加充裕,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很多家住偏遠地區的朋友,以前回趟家可費老勁了。爬綠皮車,再轉長途車,再轉公交車、小摩的,再步行,7天假期生生被擠掉了一半。現在,舉個例子,東西南北多個城市間依靠高鐵實現半天直達,已經是常態。往往是上午打電話告訴爹媽咱上車了,邁進家門那一會,剛好趕上晚飯。

這個是幾年中,中國人被高鐵改變的生活。

2015年中國高鐵新開工路線

2015年中國高鐵新開工路線

1、速度

我們可以看一組數據。

就北京來說,如今半日可達的城市已有近60個,分布在河北、山東、河南、山西、江蘇、安徽等11個省市,最快的只需30分鐘。

短短7年時間,從2008年我國第一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開通運營至今,全國鐵路營業里程超過12萬公里,連成直線可繞地球3圈,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高鐵里程達到1.9萬公里,居世界第一位。

就在去年,中國共有22條鐵路新線開通,固定資產投資8200億元,投產新線9000多公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投資在中西部地區。

相比於中國速度,今年,一位朋友去了趟墨西哥,從墨西哥城到歷史文化小鎮瓜納華托,才370公里,就得坐6、7個小時的巴士,如果有高速,可以省一半的時間,如果有高鐵,那也就是一個多小時的事。可惜,墨西哥為一條高鐵項目拉鋸多年,至今未能上馬。

想到去年在網上很火的那段短視頻,中國的三元橋改造速度讓國外網友震驚,這震驚的背后,當然是與自己國家的對比。中國高效率的背后的確有很多問題,但至少把事兒辦起來了,總比光扯皮、爭斗不干活強得多。至於問題,可以在發展中慢慢摸索解決。

這是中國改革發展中培養起來的理性主義和實用主義。

2、競賽

這些年,中國大力推動本土制造走出去,“高鐵外交”成為一個新名片。無論國外怎么攻訐,中國高鐵在極短的時間內,能與日本、德國這些傳統的高速鐵路制造強國站在同一個競標臺上,本身就是很大的進步。

2015年,以高鐵為代表的“中國制造”走出去,成績單挺不錯。

6月18日,中俄就莫斯科—喀山高鐵項目正式簽約。項目規劃總里程770公里,最高設計時速400公里,系中國高鐵走出國門的“第一單”。

9月3日,中國中車(601766,股吧)在美國投資興建的第一個制造基地正式破土動工,拉開了中國鐵路裝備在美國本土化制造、實現技術輸出的序幕。

9月13日,中美雙方簽署協議,建設“西部快線高速鐵路”。該高鐵從拉斯維加斯出發,最終抵達洛杉磯。全長370公里,預算總計127億美元,擬於2016年9月開工。

10月16日,中國和印尼達成協議,將共同負責總長約150公里的雅加達至萬隆高速鐵路的建設運營。

11月13日,中國和老撾的鐵路項目正式簽約,這是第一個由中方主導投資建設、參與運營,並與國內鐵路網直接連通的境外鐵路項目,全線將采用中國技術標準、使用中國設備。

12月19日,中泰鐵路合作項目啟動儀式在大城府清若克儂火車站舉行。該項目是中泰兩國政府間直接合作,中國參與投資、修建一條長867公里的雙軌標準軌鐵路。

這背后當然有很多國家間的博弈。有些單子輾轉反復,不斷被輿論炒作。但這是中國制造走出去必然要面對的復雜的國外營商和投資環境,吃虧也好、得利也罷,第一步邁出去了,總歸是一個好的開始。當年日本、德國等工業強國版面世界工廠,也是這樣起步的。中國人有經商頭腦,很精明,不是輿論想象中的“傻子”。

中國制造可不是“鳳凰男”

3、制造

年前,輿論炒作“中國至今生產不出一根圓珠筆芯”,讓不少國人震驚。聯想到這幾年不斷炒作的去日本買馬桶蓋,去國外買護膚品和高檔服裝等事件,讓人覺得,中國傳統制造業大國的內里原來如此不堪一擊。

的確,中國做了幾十年的世界工廠,一直處在利益鏈的低階,為世界生產廉價而大眾的消費品。墨西哥大街小巷到處都是擺攤賣中國便宜貨的小販,服裝、掛歷、燈泡、文具等等,看到這些場景,也不知該為中國制造開心還是蒼涼。

像圓珠筆芯、高檔布料、優質生活品等,一些核心技術被西方壟斷,中國企業可能代工久了,適應了“來料加工”的外貿模式,反正世界市場龐大得很,賣不了a國還有b國,但如果整個世界經濟都遭受下滑,消費不動了呢?這幾年,外向型的加工企業日子難過得很,而另一方面,中國成倍增長的出境游,遊客們搶購的恰恰是made in japan/italy/us等國的優質消費品。

所以,不是沒有消費需求,只是供應跟不上需求,所以要供給側改革。

數據顯示,中國有超過200多種工業產品的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有幾十種產品的出口占到全世界出口總量的70%以上。從行業看,如航空航天、大型機械制造、智慧制造、互聯網等產業,中國與國外先進國家相比,也是不遑多讓的。

中國能把人送上太空,也能順利回收火箭,全世界能達到這樣技術的國家屈指可數。中國的工程機械設備出口一直跟美國、德國、日本站在同一梯隊。全球每賣出10架民用無人機,有7架來自中國,2015年,中國手機品牌囊括全球前十大手機品牌中的七個席次,華為、中興等國產品牌拿下了海外三分之一的市場,更遑論中國互聯網bat三巨頭了。

所以,中國制造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組成,它是圓珠筆芯,也是航天火箭,之間存在著較大的“貧富差距”和“共同富裕”的難題,需要先進帶后進。

4、升級

從金融危機后,一些發達國家的政策看,改造升級國內的制造業,成為共識。

比如,美國雖然整體淘汰了一些傳統制造業部門(例如家電),但資源卻不斷向新的產業聚集,形成新的增長點,在新興產業領域,美國占全世界的比重其實並不低。日本企業雖然將生產制造環節大規模轉移到國外,但仍然將核心部件的生產和新產品、新工藝開發的“母工廠”保留在國內,以至於在遭受地震和海嘯之后,全世界電子資訊和汽車產業的供應鏈都受到影響。

金融危機之后,發達國家紛紛拋出刺激實體經濟增長的國家戰略和計劃,美國制定了“再工業化”、“制造業復興”、“先進制造業伙伴計劃”;德國拋出了“工業4.0”;日本開始實施“再興戰略”;韓國搞了“新增動力戰略”;法國也提出“新工業法國”等。這些戰略措施中包含的政策具有的共性包括:對新興產業的補貼和扶持;對前沿技術(未來技術)研發的扶持;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對競爭環境的優化;對新產品市場的培育;對人才培育的改革。

發達國家希望通過技術進步和產業政策調整重獲在制造業上的競爭優勢,可見,即便是最先進的國家也從來沒有放棄過制造業,而是不斷實現制造業結構調整和轉型與升級。因為大家都對一個道理心照不宣:

世界強國必然也是制造業強國。

所以,中國也推出了“中國制造2025”計劃。

從某種意義上講,載人航天、隱形戰機、航空母艦等僅僅代表我們技術的進步和國力的強盛,傾全國之力不計成本的方式並非制造“業”,也並不反映制造業的真正強大。

獲得技術,將技術轉化為產品,再成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整個過程需要技術轉化和轉移的暢通機制、成熟的人才市場、公平的市場環境、誠信的交易體系等等,而這些是當前中國制造業的亟待革新的體制難題。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