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一生:中日百年較量背后的資本邏輯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1-27 16:11
原日本法政大學經濟學部教授郝一生
和訊讀書訊息 近日,原日本法政大學經濟學部教授郝一生老師做客《財經書話》欄目,通過新書《日出日落》為我們解密中日百年較量背后的資本邏輯。他認為一個國家的國力最終決定於經濟實力。經濟實力大小、增長速度的快慢,最終決定於投資。當時的中國國力、經濟實力,工業化投資都比日本相差10倍,人均相差110倍,單就甲午戰爭講,中國不可能不輸,輸得不冤。
中日兩國工業化投資體量不一樣 相差11倍
一個國家的國力最終決定於經濟實力。經濟實力大小、增長速度的快慢,最終決定於投資。中國和日本在工業化投資方面的投入是不一樣的。數據顯示從1840年到1894年間,中國的工業化投資總量折合為7770萬美金,而日本工業化投資總量折合為8.6億美金,兩相比較,中國要比日本小11倍。中國在晚清時候還搞了洋務運動,建紡紗廠建鋼鐵廠建兵工廠,辦警察局架電線發電報,辦輪船招商局和洋學堂等等,不管怎樣,日本都做過相同的事情,而且規模都是中國的10倍左右。
中國變成超窮政府 大部分財富在地主手里
中國大部分的財富集中在了地主手里。結果是是兩頭窮,皇上窮,老百姓窮,地主富。清朝從康熙到甲午戰爭期間,由於添丁不征賦,中國的人口增長了1倍,從2億增到4億。但土地沒有增加,再加上戰爭、饑荒、自然災害等因素,人均分配的土地不到兩畝,農民的土地收入一半交給地主,剩下的勉強度,地主再按5%的稅收交給政府,剩下的45%據為己有,因此造成大量的社會財富集中在地主手里,但是中國的地主不投資。工業化更無從發展,最後中國就變成一個超窮政府。
百年積弱源於應急突變 甲午戰爭輸得不冤
不是中國那些知識分子、精英、政治家,沒有去叫醒中國的百姓,而是百姓受到的刺激太弱了。這可以說是中國百年積弱的一個根本的原因,這個原因就是叫“應急突變”。中國沒有發生突變,所以造成后來的結果。單就甲午戰爭講,“甲午戰爭中國輸得不冤”,當時的國力當時的經濟實力,當時的工業化投資都比日本差了,人均差110倍,不可能不輸,輸得不冤。
如今的日本進入冬眠期 三大因素不可小覷
日本的冬眠自1990年1月份開始,它的泡沫崩潰了。第一,日本資本大量外流,只有20%用在實業發展上;第二,政府赤字消費,發債窟窿無法彌補;第三,大量的錢進入資本市場,炒股票炒期貨,泡沫崩潰,導致國家陷入危險。對中國來講,也需同樣注意。
http://vdata.tool.hexun.com/2015-01-23/172694551.mp4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