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冬天來了 請對明星公司更大膽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0-13 08:04
金慧瑜
“市場是公平的,你的回報不太可能脫離整個行業的正常回報區間,而且任何行業都是少數人賺多數錢。在創投行業,可能5%的人賺95%的錢,這就是自然的規律。”
談及最近的創投寒冬,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姜皓天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指出,同國內許多行業一樣,創投行業同樣存在過剩的能,市場由熱轉冷是自然調整的機制,但這並不意味世紀之交的互聯網泡沫將被重演。“投資機構當對明星公司更大膽,而許多新基金只有更專注才能獲得一席之地。”
第一財經日報:最近我們接觸到的創業者反映,融資不像前段時間一樣容易了,一些基金也不太容易募集資金,創投行業已經告別了前一階段風風火火的局面。在這背后,是哪些因素在起作用?
姜皓天:二級市場動蕩大,會影響一級市場的流動性:市場一回調,錢的供給方也就是LP的賬面收益就會下降,他們就會變得謹慎,調整不同領域的資分配。對於VC來,最直接的感受肯定是融資困難、能夠投的錢不多。
過去兩年多,創投一直比較熱,進入到這個領域的資金供給量大大增加,創投機構成立的基金個數、募集的資金、投資量都比以前大很多。但行業發展總有自己的規律,雖然整體上隨移動互聯網發展,企業成長加速,出來新東西的機會點也增多,但畢竟短期內錢增長太快,會有各種情況出現,企業拿錢變得更容易,投資人降低標準,好公司估值漲很高,到了一定程度,自然而然大家就會覺得有問題,就會調整。
別看創投行業很高大上,湧入的錢過多又淘汰不掉,那不就是傳統行業的能過剩的問題嗎?局部行業例如視頻,燒到現在還沒分出勝負,一些公司也一直沒掙錢,全行業歷史上吸的金和現在剩下的公司的市值相比,很有可能算下來是價值毀滅。
創業這個行業基本面是好的,創業將來比以前有更多機會,創業者的素質也比以前提高,但基本面上,資金量湧入是以往的好多倍,就會導致過剩,那麼最終市場就會用它的機制去調整。
日報:1999年互聯網泡沫發生的時候,跟現在情況多少有些相似:每周都有數十億美元IPO和併購在發生,當泡沫破滅,很多公司只能破。您認為那時的情況與現在有沒有相似性?現在會否重蹈當年的覆轍?這波調整會持續多久?
姜皓天:其實這次不能叫泡沫,應該是局部過熱。要定義泡沫是需要回過頭去看,2000年互聯網的確有泡沫,那一波只講概念,很多公司估值很高,但根本沒有建立盈利模式。這次雖然很多公司估值也很高,但是有收入模式,而且不是永遠看不到盈利的那一天。
O2O領域是存在局部過熱,但很多領域生利潤的趨勢很明顯,例如一些互聯網金融項目,一個月貸款賣出去的資可能是十億為單位的量級,一年就是百億級,它們在中間收幾個點的息差,一年的收入都在億級甚至十億級以上,還有一些在教育的公司一個月流水5000萬,這能算是泡沫嗎?這些都是發展時間不長,但能實實在在生營收,生利潤的趨勢很明顯。
任何一個調整都不會是短時間內的,我估計保持一個偏冷的狀態至少會持續三個季度,而且是不是會更冷我也不知道,但一次稍微像樣的調整不會短於三個季度。
不過歷來上漲周期長於回調周期,我經歷過的幾次高潮低谷包括:1999年到2000年,互聯網大躍進,什麼東西只要一碰“.COM”就發達了,那一次互聯網泡沫帶來將近四年很長時間的調整;2005年中到2008年中,三年一直在上漲周期;2008年金融危機,這一波調整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大概一年半,到了2010年就開始轉好;緊接2010、2011年兩年很好;2011年底又出現調整,也差不多過了一年半,到了2013年又很好,持續到今年上半年。其實股市也是,會漲很長時間,但是調整很劇烈,而不是以前那樣連續好幾年的熊市。
日報:對於創業公司來,受這一波寒潮影響最大的行業是哪些?
姜皓天:對於創投來,基本上每兩年有個大機會。2008年開始社交、2010年電商、2012年移動互聯網、2014年O2O,社交、團購、電商、移動互聯網都生了很多幾十億、幾百億美元價值的獨角獸,但也有很多公司死去。這種大機會也意味死亡率比較高,那這兩年的大機會就是O2O,這一領域肯定會出現大傢伙,一些公司的私募都已經接近百億美元,這種公司生存下來,價值都不會低,但是大量就會死去。這些公司一旦成功占住位置,其他公司早晚都是慢慢被幹掉。
日報:北極光的投資節奏是否已經放慢?創業行業是否也會存在跟風的行為,您會給其他投資人哪些建議??
姜皓天:這十年來,我們一直有自己的節奏,不會因為市場特別熱就極端冒進,或者市場冷就極端萎縮。而且我們做早期投資,受二級市場波動相對沒那麼大。如果今天投,一兩年就上市肯定影響很大,但我們投資一家公司,最后退出可能是在5~8年之后,也就是投資和退出完全不在一個周期節奏裏。其實這也是好事,對於企業家來,也需要少的不確定性,不冒進跟風的基金比較可靠,不會突然一下投融資很猛,突然又不投了,甚至很多原先拿到termsheet(投資條款清單)卻不給了,這是很糟糕的。
這個行業確實是長行業。二級市場持有兩三年已經算是長,我們這個行業十年二十年才是長。2009年創業板開閘造就暴富效應,一堆人民幣基金出來做VC,其中特別多的基金都是做Pre-IPO投資,今天回過頭看,這樣的基金還有幾家是不錯的、能存活下來的?
對於新基金來,確實唯一的路只能更專業、更集中,才能獲得一席之地,那意味就要承擔更大的系統性風險。打個比喻,大家都坐在牌桌上打撲克,有的人籌碼多,有的人籌碼少,籌碼多的是那些老牌基金,已經有名氣、有業績、錢多、融資能力強,而新成立的基金籌碼就這麼點,想要快速贏,就要更敢於all-in(全押上),更集中地賭機會,慢慢來永遠追不上,同時對大格局有判斷。我不建議新基金出來后,覆蓋非常多的領域,只有聚焦在明日之星的領域,每兩年一個大主題,每年會有很多模式,新基金要盡可能集中。
在投資策略方面,第一點,通常來,市場冷的時候,要把錢更集中於支持明星公司,VC最主要的回報其實就是少數明星公司決定的,這個時候,對於明星公司要更大膽,別人不投,我繼續往裏面投機會,而對於非明星公司,不要因為覺得過去投過它、現在它融不到錢、死了挺可惜這樣的原因去繼續救它,不然回報很差,而對於VC來,持續保持業績才能在這個市場生存。第二點,考驗投資人真正價值所在,是在企業困難時能否給予更多幫助,開源節流,優化效率,以正確的方法渡過難關,得有多種方案,如果能融到資,還能保持相對激進的策略發展,如果融不到資,該收縮就收縮,該砍就得砍,該裁員就得裁員,只能先生存下去再謀求發展。
這個行業太熱了。2009年全民PE是過熱的話,這幾年可比那時候更熱,全民天使。在美國,天使投資人都很剋制、有紀律性,大家經常是合投,而不像中國天使,就怕別人投,最好能投20%、30%這種大比例,這種暴富心態顯然是不對的。
日報:在把握長機遇的同時,您也提到要看準接下來兩年的投資主題,那接下來兩年的熱點在哪些領域?
姜皓天: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AI(人工智能)、機器人為代表的這些智能領域值得長期看好。企業服務2B的移動化和SAAS化,美國的Salesforce在PC時代很成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做移動CRM的例如像紛享銷客這樣的會有很大機會。重度決策消費例如車、房相關的,之前的電商主要在標準化消費品,而車、房相關的決策相對重,頻次低、金額大,市場是萬億級的,當下的這些電商更多還是提供信息,還沒有真正賣車賣房。大型傳統行業的改造,去年在金融方面開始了長足發展,今年是教育,往后還會有大型量級上的改造。
日報:此前新三板和A股市場的火爆之下,人民幣基金的募集數量和金額超越美元基金,有投資人認為未來五年是人民幣基金主導的時代。但是最近資本市場動蕩劇烈,IPO暫停,美元基金和人民幣基金的問題又重新浮出。您是怎麼考慮這個問題的?
姜皓天:拆VIE、私有化回歸本身就明拿哪個幣種都有變通性,長遠來,這種轉換成本越來越低。暴風影音拆了3年,現在拆1年,再過兩年可能就很容易。越來越多企業特別在早期並不太關心什麼幣種,很多自己也看不清將來往哪裏去,什麼時候再重IPO也不好。現在企業家更多是先拿到錢再,投資人也是,坦率地,我們也看不清楚這家公司將來退出究竟在人民幣還是美元市場,也只能憑感覺和經驗。
綜合來看,由於新興市場的風險高,溢價也會高,A股資本市場在較長時間內會有溢價。但有些領域或者創新的商業模式可能國外就更適合,例如滴滴在國外能獲得更高的PE。
還有些領域在融資時,人民幣基金在有些理念上還不能接受,特別是燒錢的模式。很難想象人民幣基金敢去投滴滴快的類似的模式,需要巨大的補貼。人民幣能投的當量級比較小,美元單個基金規模很大,一下子派出來幾億美元,但能一下子拿出來1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機構很少,它們不可能去投沒有利潤的企業。對於企業來,一開始我融500萬美元、你融3000萬元人民幣,等到我融5000萬美元,你能融6億元人民幣嗎?如果要打仗,你怎麼辦?而且美元基金和人民幣基金的決策體制不同,美元一般就是身經百戰的GP決定,LP比較成熟,而人民幣的GP相對比較新,甚至LP會參與決策,就比較慢。另外,有些企業回歸A股就意味股權結構在很長時間內不能動,意味不能有新的融資。傳統行業對此可能還能忍一忍,但對互聯網企業,如果一兩年股權結構不能動,不能融資不能投資,基本就廢了。製圖/張逸俊
- 遊學是年輕人的專利? 壯世代遊學團正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