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解讀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angus deaton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0-13 08:09


新科諾獎得主 | angus deaton

今晚七點,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亞當.斯密的同鄉、普林斯頓大學教授angus deaton,以表彰他對消費、貧困與福利問題的卓越研究。根據諾貝爾獎評選委員的公告,angus deaton的貢獻主要有三個方面:1.他所設計的一套需求系統 2. 消費與收入之間的關係(包括宏觀和微觀數據的采集)3. 針對發展中國家的生活標準和貧困水平的研究。


現年69歲的angus deaton,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dwight d. eisenhower講座教授,2015年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他曾是2009年任美國經濟學會主席,首屆計量經濟學會frisch medal得主。此外,他還曾擔任過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和econometrica的編輯工作。他的著作包括:《經濟學與消費者行為》,《了解消費》,《家庭調查分析:發展政策的微觀經濟方法》和《偉大的印度貧困辯論》等。

angus deaton,1945年生於英國愛丁堡,1967年獲得劍橋大學學士,1971年獲得劍橋大學碩士,1974年獲得劍橋大學博士。此后,他曾供職於英國的劍橋大學菲茨威廉學院和布里斯托爾大學。直到1983年,他離開英國到了普林斯頓大學,此后他一直就職於普林斯頓大學。deaton的夫人anne catherine case也是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他們的研究領域有許多重合的地方:發展微觀經濟學、健康經濟學等。

在學術界,angus deaton最令人關注的文章是1980年與john muellbauer合作發表在《美國經濟評論》上的《近乎完美的需求系統模型》(an 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一文。在這篇文章中,兩位研究者以柯布-道格拉斯、斯通和高曼的傳統為基礎,引入了一個與偏好最大化一致的需求等式的實踐系統,該系統是根據需求理論推導出來的,可以用來描述居民對農產品(000061,股吧)的消費行為,估計居民在一定的可消費支出水平、通貨膨脹水平以及價格下對農產品的需求量。在過去的三十多年里,這篇文章被引用高達4000多次。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前后,deaton發表若干論文,證明主流消費理論無法解釋二者之間的實際關係。deaton認為,應綜合研究個體消費如何隨個體收入而變化,其變化關係與整體數據大不相同。deaton的研究表明,分析個體數據是我們理解整體數據的關鍵,而deaton的研究方法也日漸為宏觀經濟學所廣泛接受。

deaton最新研究強調,衡量單個家庭消費水平的可靠方法可用於揭示經濟發展背后的規律。在橫向和縱向研究貧窮時,deaton的研究體現出了傳統方法所不具有的重要價值。deaton還舉例闡釋了如何利用家庭消費數據揭示收入與福利之間的關係,以及家庭內部性別歧視的程度。deaton對家庭消費數據的研究有助於推動發展經濟學從理論領域向實用領域轉變,前者基於整體數據,后者基於個體數據。

以上,便是deaton所專注的微觀發展經濟學。過去一些年,在pranab bardhan、t. n. srinivasan、angus deaton、mark rosenzweig、abhijit banerjee、esther duflo等的推動下,發展經濟學有了新的面貌,其研究成為經濟學的主流和前沿。在這一進程中,許多經濟學家將自己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到發展經濟學框架中。

angus deaton等人傾向於強調微觀數據。angus deaton獲獎后,西南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研究院院長甘犁在微博中寫道:“deaton主要研究發展中國家家庭的消費和儲蓄行為,他的工作都是基於家庭微觀數據。學術界對中國家庭經濟行為的研究,包括中國家庭儲蓄高居不下的原因的研究,因為微觀數據的欠缺,嚴重不足。希望他的獲獎,能夠引起大家對微觀數據的收集和公開的重視。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正在進行這方面的努力。”

而另外一些學者主要通過實驗方法推進前沿研究,比如esther duflo等人。對此,angus deaton似乎不以為然。2008年,他受邀到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主講當年的凱恩斯講座,在題為《發展的工具》(instruments of development)的演講中,他全面質疑了“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能否為貧困問題提供任何透徹的答案。他認為,大量的隨機對照試驗研究充其量只回答了“某某政策是否有用”,而沒有回答“為什么有用”;只要我們沒有搞清楚“為什么”, 隨機對照試驗的所有洞察都將是膚淺的。(文/金邵鵬)

安格斯·迪頓主要學術文章*

a deaton, j muellbauer. (1980). an 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312-326. [4384]

a deaton. (1989). saving and liquidity constraints.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237]

a deaton, g laroque. (1992). on the behaviour of commodity prices.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59 (1), 1-23. [1191]

a deaton. (2001). health,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1150]

a deaton. (1985). panel data from time series of cross-sections.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30 (1), 109-126. [1083]

a deaton, c paxson. (1993). intertemporal choice and inequality.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734]

a deaton. (2007). income, aging, health and wellbeing around the world: evidence from the gallup world poll.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731]

a deaton, j dreze. (2002). poverty and inequality in india: a re-examinatio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 3729-3748. [721]

a case, a deaton. (1996). large cash transfers to the elderly in south africa.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631]

a brown, a deaton. (1972). surveys in applied economics: models of consumer behavior. the economic journal, 1145-1236. [592]

a deaton. (2005). measuring poverty in a growing world (or measuring growth in a poor world).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87 (1), 1-19. [576]

dm cutler, as deaton, a lleras-muney. (2006). the determinants of mortality.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831]

d kahneman, a deaton. (2010). high income improves evaluation of life but not emotional well-being.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7 (38), 16489-16493. [701]

j campbell, a deaton. (1989). why is consumption so smooth?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56 (3), 357-373. [594]

m browning, a deaton, m irish. (1985). a profitable approach to labor supply and commodity demands over the life-cycle. econometrica: journal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 503-543. [774]

注:[]里為google scholar截至2015年10月12日給出的引用次數。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學教育科研網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