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銀行高增長背后:同質化之憂揮之不去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11-02 09:32
2010年三季報顯示,16家上市銀行前三季度共實現凈利潤5293億元,同比增長約34%,其中四大行凈利潤總額3916億元,其他12家上市中小銀行凈利潤總計1377億元。
在利潤總規模上,四大行仍占據絕對優勢,但若從增速上看,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則遠遠領先四大行,其中,光大銀行前三季度凈利潤增速達71.4%,是工商銀行的2.6倍,位居上市銀行凈利潤增幅之首。
多數銀行認為,生息資產規模的擴大以及息差的回升是業績較快增長的主要原因。換句話說,銀行利潤增長仍主要依靠傳統的凈利息收入。
對于股份制銀行而言,利潤增速遠大于四大行,其對于凈利息收入的依賴尤甚。這也意味著,股份制銀行利潤高增長的同時也伴隨著經營同質化的進一步加劇。一旦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股份制銀行這種依賴存貸利差的經營模式將面臨巨大壓力。
利潤增速遠高四大行
三季報顯示,工行、中行、建行前三季度凈利潤增速均徘徊于27%左右,剛上市的農行凈利潤增長則達到36%。盡管上述增速已經領先國際同業,但四大行的增速仍明顯低于上市股份制銀行。
股份制上市銀行中,新近上市的光大銀行前三季度凈利潤增速71.35%,位居上市銀行首位,同時該速度也是工行、中行、建行增速的2.6倍。其他股份制銀行,如招商銀行、浦發銀行等凈利潤增速大都在50%以上,即使是增速最低的民生銀行亦達到27.51%。
“主要是因為股份制銀行基數較低。大行利潤基礎龐大,網點布局已經基本完善,不可能出現像股份行那樣的高增長。”一位銀行業分析師表示。
三季報顯示,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利潤增長主要來源于兩部分: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生息資產規模增長、凈息差擴大造成了利息收入的增加;而手續費和傭金收入的增加也導致非利息收入增長。
事實上,盡管非利息收入有所增加,但利息收入仍然是利潤增長主要來源。以招行為例,前三季度,該行凈利息收入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為79.67%;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在營業收入中僅占15.87%。
資產質量方面,股份制銀行資產質量繼續保持穩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市場對于商業銀行,特別是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擔憂。股份制銀行中,除了興業銀行不良貸款微增0.94億元之外,其余上市股份制銀行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國信證券銀行業首席研究員邱志承認為,2010年年初,市場對于商業銀行在信貸高速增長之后不良貸款的擔憂有點言過其實。銀行今后的資產質量情況,取決于未來宏觀經濟的走勢。
資本充足率方面,前三季度,光大銀行成功完成IPO,興業銀行6月完成配股,中信銀行則發行了165億元次級債,通過上述渠道補充資本,多數股份制銀行資本充足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同質化加劇
股份制銀行的利潤增速大幅領先于國有大行早已有之。事實上,近幾年來,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資產總額增速均快于國有大行。
目前,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呈現出機構越小,規模擴張速度越快的局面,即城商行資產擴張速度大于股份制銀行,股份制銀行資產擴張速度大于國有大行。
銀監會統計顯示,截至2010年9月末,大型商業銀行資產總額較去年同期增長15.3%;股份制商業銀行資產總額增長27.5%;城市商業銀行則增長34.8%。
“機構小,基數就小,擴張速度相對較快。”一位銀行業分析師表示,我國銀行業依靠傳統的存貸利差盈利的局面依然未改變,同質化競爭問題嚴重。
事實上,股份制銀行根植于利息收入的利潤高增長,也意味著同質化的加劇。
光大銀行董事長唐雙寧曾表示,商業銀行發展戰略高度趨同,沒有一家銀行真正定位于某項業務領域。這種趨同戰略的結果是重點不突出,難以形成比較優勢和核心競爭力。
他亦表示,除了個別大型銀行非利息收入在總收入中占比超過30%以外,絕大多數銀行占比在20%以下。股份制銀行的收入趨同特征更為明顯,各行財務結構驚人的相似,利息收入大都在85%以上。
2010年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行長聯席會議上,指明股份制商業銀行五個需要轉變的方面,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表示,過度依賴于存貸利差的盈利模式不可持續;單純或者過多寄希望于未來進行跨越性經營和業務雷同情況下的同業惡性競爭,也不可持續。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