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油價下跌亞太消費者誰最幸福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2-22 18:20


新浪美股北京時間22日訊 理論上來,原油價格下跌會幫助增加消費者的可任意支配收入,進而造成一系列經濟影響,但現實並不總是能和理論等號的。

CNBC刊文指出,比如巴克萊研究發現,在亞洲,盡管國際油價較之峰值暴跌了七成,但並非所有消費者都得到了相應的好處,而原因則從政府補貼到稅務因素,各種情況都有。


由於全球供應過剩,2014年以來,原油價格下跌了約70%。這一波行情攪動了全球市場,讓投資者紛紛拋棄那些風險較高的債券,能源出口國的貨幣也遭到了踩踏。

從那時到現在,汽油零售價格的跌幅則平均為35%。

巴克萊解釋,這是因為在亞洲太平洋地區,整體而言,原油價格在汽油零售價格只占44%的比重。余下的還有精煉成本、稅費、銷售和運輸成本等。

原油價格下跌的好處有一部分是被國有石油公司和政府分走了,用來應對自己在貨幣或者庫存層面遭受的損失。

中國台灣、泰國和澳大利亞的消費者是從原油價格暴跌中獲得好處最大的,因為他們燃油市場的結構更富有競爭色彩,而且政府也更願意將降價的好處傳遞給消費者。

相反,印度尼西亞、中國內地和印度的消費者得到的好處則較小,因為政府也在尋找機會削減燃油補貼,或者是以稅費手段從原油價格下跌中分取一杯羹。

至於電價,從原油價格下跌中得到的好處就更小了,而且這還要看各國具體的發電模式和定價機制。

比如印度,發電的主力原本就是煤而不是油,再加上電力稅的緣故,自然很難指望電價降低多少了。(子衿)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