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mney 角逐共和黨總統候選人 私募基金公司剉著等
鉅亨網 楊琇羽 綜合外電 2012-01-12 20:39
私募基金公司貝恩資本創辦人之一的 Mitt Romney 可望代表共和黨角逐 2012 年總統寶座,但在黨內初選過程中,其工作背景一直被同志拿來討論與批評,指私募基金公司為富不仁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紐約時報》報導,Mitt Romney 在共和黨初選過關斬將,有望代表共和黨挑戰 現任總統 Obama。隨著 Romney 代表共和黨出馬競選總統的可能性升高,他過去創立的私募基金公司-貝恩資本(Bain Capital)-的背景也在初選中被黨內一同角逐總統候選人的同志給拿出來大書特書。
私募基金與資產管理公司對此感到愈來愈不安,因為 Romney 的黨內同志不但把他貼上貪婪資本家的標籤,也把一竿私募基金公司拖下水。除此之外,私募基金公司的正當性也跟著被拿出來攤在放大鏡下檢視與討論。
共和黨同志開炮 私募基金公司為富不仁
Romney 的黨內同志首先發難,批評貝恩資本為富不仁,指摘它不但是金融禿鷹,而且還在併購公司後裁員,讓許多家庭頓時失去經濟來源。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之一 Newt Gingrich 在上周末表示,貝恩資本巧取豪奪累積巨額財富,只看財務報表卻不顧眾多公司員工生計大舉裁員。另一位共和黨候選人也加入批評的行列,Rick Perry 在 10 日直指私募基金公司是無恥禿鷹。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陸續發難批評 Romney 及其工作背景,這讓私募基金公司感到難堪不安,尤其是這類公司長期提供政治獻金給共和黨贊助其政治活動。
此外,共和黨其它候選人為爭取選票,也有志一同地,把這場初選操作成對 Romney 職業的道德公投。隨戰火愈演愈烈,私募基金與資本公司也被迫站在媒體鎂光燈下,一同接受外界公評。
就選舉經費來看,民主黨 Obama 陣營競選經費充足,但是共和黨除了 Romney 之外,其它總統候選人都面臨經費短缺的窘境。所以 Romney 的對手便諷刺道,若 Romney 代表共和黨與 Obama 角逐總統寶座,則這就是一場「肥貓對肥貓」的戰爭了。
一位不願具名的私募基金公司主管就表示,如果 Romney 順利代表共和黨參選總統,那麼到 11 月大選前,這些私募基金與資本管理公司的日子恐怕不會太好過,如坐針氈。 (接下頁)
[NT:PAGE=$]
貝恩資本位於美國波士頓的總部大樓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Romney 反擊 私募基金公司不是禿鷹
Romney 對其黨內同志的批評也做出了反擊,他與他的競選顧問們為其在貝恩資本公司工作的內容辯護,而有些私募基金公司也試圖針對外界對這類公司的抺黑予以澄清。但是,大部份在華爾街工作的金融界人士或私募基金公司,則不願意淌這渾水。
「外界對私募基金公司有太多誤解,他們的資訊也不正確,這些指控純粹是政治操作,帶有政治目的。」私募基金與資產管理公司在華盛頓的遊說團體-私募基金資本發展委員會(PEGCC)-代理執行長 Steve Judge 9 日在新罕布夏州共和黨初選前一天面對媒體訪問時說道。10 日選舉結果,Romney 以超過 40% 的得票率贏得在該州黨內初選第一名。
據傳,私募基金資本發展委員會準備推出一系列形象廣告與宣傳活動,扭轉外界對私募基金公司的負面印象。他們準備透過網路廣告,來傳遞一些正面的訊息,例如私募基金公司會創造就業、改善原公司經營效率,他們還會分享一些成功案例,以及被收購公司的主管或員工感恩談話,證明委員會所言不虛。
經濟學家對於出身私募基金與資本管理公司的政治人物,其國家治理與救經濟的能力看法不一。部份經濟學家對此持保留的態度,指出一些私募基金公司通常會透過巨額借款來收購公司,然後再轉手賣出獲利,但有時也不見得能賺得到錢。儘管外界對私募基金公司的批評聲浪愈來愈高,但就算私募基金資本發展委員會想要舉出一些數據來為自已做辯護,恐怕也很難。因為在這個產業,許多資訊和數字都很敏感,也一向不對外公開。
去年 9 月有一份研究報告出爐,指私募基金公司收購的公司所釋出的職缺高於同業 1 個百分點,差距很微小。
另外據一項由多所大學及政府機關的聯合調查統計發現,在 1980 至 2005 年這段期間的公司收購案達 3200 件。研究也發現,私募基金在收購這些公司後,會大刀闊斧解僱該公司部份員工,裁員比例超過 6%,高於同業。在人事精簡後,這些私募基金公司會為這家公司在不同地區成立分行、分公司、或購置新廠房,並招募新員工進駐工作,這段過程中創造的新職缺,接近原先裁撤掉的職缺數量。
部份經濟學家則認同私募基金公司的作法,認為他們收購的公司基本面不良,正需要透過私募基金公司的專業來進行體質改善,提升公司生產效率和獲利。持這派論點的經濟學家認為,公司被收購後短期內會有裁員,但是這些作法無非是要汰弱留強,提升公司生產效率。
目前身兼 Romney 經濟顧問的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院長 R. Glenn Hubbard 表示,私募基金活動對公司的生產力確有影響。公司被收購後難免會進行組織重組與人事精簡,當然閒置或效率低落的人就得走路。
至於私募基金是否真能為被收購的公司創造更多的價值,經濟學家對此有不同的見解。 (接下頁)
[NT:PAGE=$]
樹大招風 私募基金公司剉著等
其實,私募基金公司所引發的爭議早在 2007 年就開始。當時 11 家全球最大的私募基金公司,包括 Romney 的貝恩資本在內,組成一個巨大的私募基金交易聯盟。他們的收購活動引發不小爭議,外界批評他們貪婪不知節制。
這群因收購而致富的私募基金公司老闆們,有些也因為過於豪奢的生活與消費而登上媒體版面廣受撻伐,例如黑石私募股權基金公司的共同創辦人 Stephen A. Schwarzman。也因此,這些招搖的私募基金公司老闆成為眾矢之的,讓當時的國會不得不對這些老闆們開刀,檢討他們適用的稅制是否公平合理。
這個私募基金交易聯盟也不甘示弱,對外界的批評與國會的行動予以反擊。他們積極遊說國會議員,說服他們不要通過加稅的法案,而截至目前為止他們也都能成功達成目的,這群私募基金大公司老闆們不用繳更多的稅。然而,他們今年依然能夠如此幸運嗎?這一切在 Romney 要角逐總統寶座後,出現很大的問號。
附帶一提,私募基金資本發展委員會(PEGCC)的前身就是 2007 年成立的私募基金交易聯盟,他們在 2010 年進行組織調整並改名,讓規模較小的私募基金公司也加入成為會員。
2011 年,Romney 的前公司貝恩資本退出這個委員會,原因是理念不合,以及不滿委員會收取年費過高。貝恩當時表示不認同委員會的發展方向,而且批評每年高達 100 萬美元的年費沒有被善加利用。
熟知內情的人士指出,Romney 參與競選總統加上貝恩退出委員會,讓事情變得複雜。近來社會上對私募基金公司的觀感不佳,而不公不義批評多圍繞在貝恩資本,但委員會卻不願對此進行反駁,因為他們想維持公立的地位,不想因為替貝恩辯護而被貼上支持 Romney 競選總統的標籤。
此外,一些大型私募基金公司的老闆是民主黨金主,如黑石的 Hamilton E. James 與 TPG 資本的 David Bonderman;委員會迴避評論也是想要避免掉這些尷尬。
私募基金資本發展委員會處境尷尬,一方面想為產業辯護,一方面又要注意別得罪委員會內支持民主黨 Obama 的成員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