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投資前景未明 港民持現金比率44% 風險意識仍高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2010-10-12 09:55
美國萬通昨公布一份調查報告披露,由於現時投資環境未夠明朗,只有 35% 的港人對未來 6 個月持正面展望,而在此期間會增加投資金額的僅佔 2 成。目前港人投放於銀行存款和儲蓄保險的資金佔比分別為 44% 和 12% ,顯示風險意識仍處於較高水平。
美國萬通亞洲首席市務總監蕭莉玲表示,雖然近期股市不斷上升,但不少港人仍擔憂可能出現第二波金融海嘯或其他負面消息,故她預料在今後一段時間,對投資前景持中立或是「看不清」態度的港人將佔較大比重。
香港《文匯報》報導,蕭莉玲昨 (11) 日表示,現今的投資環境較以往更加複雜,市場充斥太多的金融衍生工具,再加上各國政治、經濟因素對投資產品亦會造成影響,因此即使是專家亦難以準確預測「幾時適合入市」。她稱,港人的投資視野過度集中於香港和內地市場,在優化個人投資組合方面有改善空間。雖然歐美至今面臨結構性問題,而內地等新興市場由於施行「量化寬鬆」政策、經濟基礎亦較好,吸引到更多投資已成為趨勢,但她仍建議港人分散資金投放的地域,以便減小整體風險。
蕭莉玲並指出,金融海嘯之前港人一窩蜂炒股,「牛市個個是股神」,海嘯之後則趨於謹慎,現時處於一種「想投 (資) 又驚」的狀態。另外相較外國人而言,港人在投資時更加相信直覺,欠缺運用數據作客觀投資決定的習慣。她指雖然過往數據不能代表未來,但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並表示在不影響日常生活和退休計劃的情況下,較高風險的短炒亦無可厚非,因為「小賭可以怡情」。
美國萬通於今年 7-8 月委託香港大學調查了約 1000 名市民在「後海嘯時代」的投資策略,結果顯示港人雖對前景信心不足,但投資參與率卻未有下降。約7成受訪者於過去一年有參與投資,與海嘯前相若,當中有 72% 港人投資股票,較海嘯前僅微跌2個百分點,投資基金的則保持 59% 不變。現時港人平均投資金額約佔全年總收入的 1/4 。
在投資策略上,港人則呈兩極化現象。約 4 成表示會採用風險較低的「定期定額長線投資」,其餘則選擇「捕捉市場時機」的策略,分別有 4 成採用「趁低吸納」及 2 成採用「短線炒賣」。另外,港人平均將 86% 資金投放本港及內地市場,顯示未能適當分散地緣風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