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產業化推動投入118億元 創造1130億元經濟規模
兩岸網記者劉曉霞 台北 2010-09-09 23:00
兩岸網台北9月9日報導 經部提出發明專利產業化推動方案,預定6年投入經費新臺幣118億元,預定民國104年達成創造人力資源運用3.9萬人,帶動民間投資新臺幣200億元,並衍生經濟效益新臺幣1130億元等目標效益。
經濟部今天在院會報告「發明專利產業化推動方案」,經濟部表示,將以建置專利加值輔導顧問中心、強化台灣技術交易整合服務中心(TWTM)服務功能、整合政府輔導資源輔導企業專利商品化、協助個人專利之創業育成或開發新商品等策略措施,推動發明專利產業化。
經濟部、國科會及農委會均逐年編列科專預算合力推動,預計99至104年的6年總投入經費為新臺幣118億元,預期可於104年達成創造人力資源運用3.9萬人,帶動民間投資新臺幣200億元,並衍生經濟效益新臺幣1130億元等目標效益。
吳揆今日聽取後表示,國科會是政府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的專責機關,每年皆編列經費補助大專校院及研究機構從事專題研究計畫。
吳敦義說,目前公立大學研發成果因受國有財產法等相關法規限制,無法有效釋出予產業界應用的問題,請國科會會商經濟部、財政部等相關部會,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以加速發明專利產業化之推動。
吳揆指出,台灣歷年在各項國際發明競賽皆深獲肯定並屢創佳績,顯示具備充沛的創新研發能量,藉由本方案相關輔導措施,可將發明專利更積極有效地轉化為創造經濟價值產品或事業,有助產業結構轉型為知識密集型態,相關機關應積極推動辦理。
吳敦義表示,發明與專利必須齊頭並進,本方案所提出的提升專利審查效能、強化專利管理能量、提升專利流通運用效益、加速專利產業化開發及強化政府科技成果移轉業界商品化等5項工作策略,都是蓄積能量讓國家永續發展的重要工作。
另外,吳敦義還提到,相關部會應積極將發明的創作端與專利的產業化兩者緊密結合,特別是教育部必須隨時瞭解掌握學生的創作發明,進而將這些令人驚豔的作品透過國科會、工業研究院等單位發揚光大。(記者:劉曉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