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政府評估三父母嬰兒技術:或遭遇倫理困境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2-04 11:31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們所追求的目標當然是科學的進步,與此同時,由於粒體疾病會從父母遺傳給孩子,這樣看起來,這似乎恰好是科學可以發揮用武之地的時候。而科學對此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案是所謂“三父母胚胎”或“三親試管嬰兒”,然而這真的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恰當方式嗎?
簡單來,“三父母胚胎”或“三父母嬰兒”技術,指的是從希望生育的母親卵子中取出含遺傳信息的細胞核,隨后將其注入去掉細胞核的捐贈者的卵子內,然后再通過體外受精的方式讓這一改造過的卵子受精。這樣一來,這個改造過的卵子就含有來自父母親的遺傳信息,但其粒體物質則來自卵子的捐贈者,也就是所謂的“第二母親”。這樣的做法由於剔除了生育父母有缺陷的粒體基因物質,從而讓生下的后代可以避免原本是宿命一般的粒體遺傳病,讓孩子的父母終於能夠生下一個健健康康的寶寶。
然而根據英國政府自己的評估結果,公對這項做法持有廣泛的敵視態度,而民意調查的結果也顯示同樣的趨勢。在英國,每年大約200個新生兒中就會有一個患有某種程度的粒體疾病,但其中大約只有萬分之一的新生兒會出現嚴重癥狀。這就意味即便這項技術方案被批准,每年也將只有極少數的案例可能會受到影響。
這裏需要指出的是,這項新技術並非一種療法,其目的是防止有生育意願的夫婦生出有線粒體疾病或缺陷的新生兒,而並非治療已經出生的患兒。另外,患有類似疾病或缺陷的新生兒也將會繼續出現,因為他們的父母只有在生育過一個患病的嬰兒之后才會意識到自身遺傳體系中存在的風險。
我們必須有所意識,那就是倫理的界限正在被突破。這項新提出的技術將會永久性地介入並更改后代的基因譜系。這一做法突破了國際上有關遺傳工程學方面的一項共識,即不得對人類精子或卵子施加可能足以造成其后代性狀發生改變的影響。
有時候,人們將粒體僅僅視作是細胞內的的能量工廠,在遺傳方面並不具有影響力。然而如果事實的確如此,那麼它們又如何能夠導致遺傳缺陷的發生?不過正如科學界和宗教界均指出的那樣,我們可能並不清楚施加這樣的人為干預在遺傳學方面可能具有何種風險。這項技術從未在治療性克隆或胞質雜種培育中取得過成功,而這一點正是上屆政府所感到憂慮的。那麼我們又如何能夠確定這一回這項技術不會出現問題?
另外,這項技術的實施將需要從卵細胞捐獻的婦女身上取得大量卵子。這一過程本身對於婦女的身體就是具有極大潛在危險性的操作。在這樣一項研究中將有多少胚胎被創造出來然后又被毀滅?這其中的一項技術將導致未來毀滅胚胎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心理學和社會學方面的顧慮同樣也需要被考慮在內。這裏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人們的自我身份認同,以及希望了解自身所有的遺傳性狀,那些讓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的遺傳信息的願望。那麼,經由“三父母胚胎”培養誕生的孩子們在未來是否有權利去了解自己“第二母親”的身份?而那些卵子捐獻者們,她們是否有權利知道她們幫助生下的孩子的情況?我們或許應該認真思考這些問題。
英國的保守派議員菲奧娜·布魯斯(Fiona Bruce)立場鮮明的反對這項技術的推行,理由是其安全性測試尚未進行,需要做進一步的評估。出於倫理學上的顧慮,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任何其他國家批准這項技術的合法推行。這種療法的推行將可能造成后代遺傳形狀的改變,並且這一過程中還將涉及人類胚胎的改造和摧毀。目前還不清楚英國政府是否會打破國際上有關遺傳體系人為干預方面的共識。(晨風)
- Meta還能繼續爆發嗎?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