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普遍認為中國貿易逆差難以持續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4-12 13:50
中國3月份外貿數據主要是因為出口增速超低基數效應消退及國際大宗商品的量價齊漲,但是外貿逆差可能只是個別月份特例。
據財經網4月12日報道,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于周末表示3月份進出口貿易出現逆差,主要是由于中國經濟企穩回升態勢進一步鞏固。
海關數據顯示,3月份,中國出口1121.1億美元,同比增長24.3%;進口1193.5億美元,增長66%,貿易逆差72.4億美元。這是自2004年5月以來,中國外貿首次出現月度逆差。
在商務部公布的新聞稿中,姚堅強調是中國國內消費不斷擴大和持續升級,帶動了進口的快速增長,促進了貿易平衡和國際收支平衡狀況的明顯改善。2010年1-3月,中國進口增長64.6%,外貿順差減少76.7%,預計全年貿易順差將在2009年減少1000億美元的基礎上進一步大幅度下降。
但是,經濟學家普遍認為中國貿易逆差的出現主要是受到節日性因素影響,很難得以持續。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研究報告認為,中國3月份外貿數據主要是因為出口增速超低基數效應消退及國際大宗商品的量價齊漲,但是外貿逆差可能只是個別月份特例。
“出口同比增速回落主因是2009年超低基數效應的消退,而進口同比加速上揚主要是因為大宗商品量價齊漲。”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劉能華在研究報告中表示,出口增速低于進口增速將導致年內順差收窄,且仍有一些月份出現逆差的可能。
劉能華表示,由于2009年3月份出口從當年2月份的648.52億美元大幅上升到902.42億美元,因此2010年3月同比增速的基數大幅提高,超低基數效應消失,導致3月出口同比增速比上月大幅下降,而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進口需求仍維持較高增速及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則推高了中國進口總金額。
隨著歐美財政刺激效應將減弱,以及庫存回補的結束,經濟增速將受到制約,出口增幅將進一步回落;而進口方面仍存在內需增長和大宗商品價格同比上升較多的推動因素。他預計,中國二季度出口逐步回落至15%左右的適度增長區間,二季度進口依然有望保持20%以上的增速。不過,三季度后,隨著低基數效應逐步消失,進口增幅將逐步回落。
(袁甲峰?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