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國際糧價飆升可能沖擊中國

鉅亨網新聞中心


俄羅斯禁止糧食出口,帶動國際糧價出現恐慌性飆升。作為農產品的進口大國,中國是否也會受到此輪糧價上漲的牽連,成為國內熱議的話題。有關專家認為,雖然俄羅斯出臺的糧食禁令不會對中國產生直接影響,但不可忽視其潛在的危害性。在投機資本的推波助瀾下,中國應嚴防國際農產品的輸入性通脹誘因。

一、誘導效應不容忽視

受國際小麥價格的影響,此前一直處于高位的國內現貨小麥價格保持堅挺,小麥期貨市場也是人氣暴增。8月初,鄭州小麥期貨指數較7月初上漲5.44%,而持倉量由4萬手攀升至14萬手。對于國內小麥價格上漲的誘因,業內人士表示,主要原因是國內旱災等因素導致夏糧略歉收以及種植糧食的成本上漲。中國社科院農村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指出,中國的小麥市場相對封閉,有關部門嚴格控制小麥進口,所以,國際小麥價格的上漲不會推動國內小麥價格繼續上漲。

李國祥表示,2010年上半年,中國進口小麥的總量為84.5萬噸,但這個數字與中國每年1.1億噸的小麥產量相比,所占比例極小。所以說,中國的小麥市場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不會受到外部因素沖擊。另外,中國的糧食進口,渠道是多元化的,中國從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進口比較多,從俄羅斯進口比較少,這樣來看就更不會受到俄羅斯的影響。


雖然直接影響不是很大,但李國祥提醒稱,間接影響不容忽視。受全球2010年極端氣候等因素的影響,除了俄羅斯出現糧食大幅減產外,北美地區的糧食產量也有所減少,增產的只有歐盟和澳大利亞。雖然中國的整體糧食對外依存度并不高,但是谷物等進口量并不算少,在國際糧食供給沒有明顯增加的情況下,國際糧價上漲可能會通過谷物進口傳導到中國,進而影響中國的糧食價格。

二、可能強化通脹預期

實際上,本輪全球農產品期貨暴漲跟國際投機資本的炒作有很大關系。根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公布的持倉報告,小麥的資金流入比較顯著,而豆類、玉米等農產品也顯現資金凈流入現象。由于糧油等農產品屬于必需品,其需求量不會受世界經濟走勢的影響,再加上糧食期貨市場比較發達,在全球流動性寬松的整體環境下,各路資金自然將農產品當作炒作的首選。

另一方面,美元的持續走低加劇了國際投機資本撤離美元資產,轉向糧食、有色金屬等國際大宗商品。與有色金屬等基礎材料相比,糧食的需求相對穩定,價格也相對低廉,因此成為國際炒家的青睞對象。近日有消息稱國際大鱷索羅斯將入股在港交所上市的中國淀粉,被不少媒體解讀為投機味甚濃的一次商業行為。

有關專家指出,中國應該對糧食投機資金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應嚴防國際農產品的輸入性通脹誘因與國內的災害因素相疊加,強化居民通脹預期。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認為,從年初以來,中國多地遭受干旱、洪澇等自然災害,一些地區的糧食作物生產受到影響。當前秋糧上市在即,災害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產量,進而影響物價走勢。而目前國際糧價上漲的勢頭也會在心理上影響中國的糧價,從而推升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加大通貨膨脹預期。

分析人士指出,不排除石油、銅及其他工業品價格走高與農產品價格上漲等因素疊加使西方經濟體2011年受到嚴重通貨膨脹沖擊的可能性。考慮到西方經濟增長緩慢的現實及一些國家巨額財政赤字的壓力,西方屆時有可能再次出現滯脹,即經濟增長停滯和高通脹同時出現。滯意味著西方復蘇乏力,對中國產品的需求減少;脹則會給中國帶來輸入性通脹,推動國內物價上漲。西方的滯脹將惡化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

(信息來源,世界新聞報)

免責聲明:投資論壇是世華財訊提供各領域專家共享投資分析與知識交流的專業財經園地。所載資料純屬作者或作者所在機構言論及觀點,世華財訊不予以編審,同時對該資料及因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