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儲備可以解釋外管局澄清"熱錢公式"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1-20 10:21
“不乏部分境外投機套利資金假借貿易、個人、外商投資等渠道,采取分散、滲透的方式流入。”1月19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表聲明稱。
當天,外管局有關負責人以答記者問的形式對新增外匯儲備有關問題進行了回應。
該負責人認為,流入的原因是,“我國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加之近期美元利率持續走低”。
此前,人民銀行公布了2009年末國家外匯儲備數據,去年全年外匯儲備增加4531億美元。而同期貿易順差為1960.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900.3億美元,這兩項與外匯儲備增加額的差額為1670億美元。有分析認為,這一差額無法解釋,即為“熱錢”流入。
但外管局在聲明中明確表示,“去年外匯儲備的增長不存在‘無法解釋’的問題”。但外管局聲明并未否認熱錢流入。
外管局釋疑外儲差額
不少分析采取“新增外匯儲備-貿易順差-實際利用外資=熱錢”的公式來估算熱錢。外管局認為這一估算方法不夠科學,得出的結論也具有較大誤導性。
外管局認為,在分析外匯儲備余額增加時,除考慮外貿和外商直接投資因素外,還應充分考慮服務貿易、個人、外債、證券投資項下的資金跨境流動情況,以及外匯儲備本身的投資收益、貨幣折算等因素。
外管局并沒有披露外匯儲備投資收益和貨幣折算的具體數據,但聲明中提供了美元匯率指數以及巴克萊全球債券綜合指數收益率作為參考。
外管局指出,2009年美元匯率貶值8.5%,同時依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的全球儲備結構數據,非美元儲備資產占到近四成,那么2009年非美元資產相對美元升值必然導致以美元計值的外匯儲備余額增加(即貨幣折算收益)。
對于中國外匯儲備非美元資產的比重,花旗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表示,投行界普遍采用的估算值為35%左右。
沈明高表示,以2008年底到2009年底的平均外匯儲備額有35%為非美元資產,升值8.5%計算,中國外匯儲備因為貨幣折算增加了約600多億。
外管局還表示,可以采用市場上常用的巴克萊全球債券綜合指數收益率,來推算出不同年份一定規模的儲備余額可以帶來的投資收益總數,也就是說在新增的儲備數中有多少是來自投資收益。外管局給出的數字是,2005-2009年巴克萊全球債券綜合指數收益率的年平均收益率為4.8%。
沈明高表示,按照4.8%的收益率來進行簡單推算,2009年中國外匯儲備的收益在一千億左右。這樣兩項相加,得到的數字就與差額部分相近。
但沈明高也表示,由于無法獲知外匯儲備的投資組合,所以這樣的估算很粗略。
渣打銀行經濟學家李偉則利用美國財政部公布數據進行推算,美國財政部每月公布中國持有美國國債數據。李偉將新增外匯儲備扣除貨幣折算因素,以及美元債券的收益后,得到的“無法解釋”部分為620億美元。
外管局在聲明中表示,“就我們掌握的數據而言,去年外匯儲備的增長不存在‘無法解釋’的問題。”
熱錢加速流入
但多位分析師表示,去年下半年以來,熱錢流入正在加速。
中國銀行分析師石磊表示,在2009年一季度,由于避險資金回流,熱錢實際上是在流出中國。但到去年下半年,隨著經濟復蘇,熱錢開始流入。
“在2009年9月份,全球幾乎所有的基金經理都在討論加倉中國。”石磊表示。
沈明高認為,目前可以觀察到H股價格和A股價格相近,甚至有些H股價格高于A股。“上一次A股和H股價格接近的時候,正是中國熱錢流入最多的時候。”他表示。
“這說明國外的資金還是看好中國的經濟,在買中國的資產。”沈明高還表示,由于存在外匯管制,所以很多資金通過買H股的方式來配置中國資產。
中美利差則是另一個吸引海外資金的因素。“現在差不多是中美利差最大的時期了。”石磊表示。
沈明高還表示,不排除一些資金通過其他渠道進入到中國市場。
外管局在聲明中也表示,2009年與公安部門密切配合,以查處地下錢莊、網絡炒匯等非法違規資金流動大要案為主線,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打擊行動。2009年共破獲10起地下錢莊案件、6起非法網絡炒匯案件、11起非法買賣外匯案件,查獲逾61個非法交易窩點,涉案總金額約35.4億美元。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