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溫州"民資中心"官味濃郁,政府主導可占先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6-30 10:49


溫州人手里到底有多少錢?恐怕溫州人自己也不清楚,但溫州民間資本實力之雄厚,天下聞名。但凡出現商機,資金扎堆的時候,永遠少不了善于“炒作”的溫州人身影。

然而,就是看起來資金堆積如山的溫州,當地政府也與其他地方一樣,也正陷入資金饑渴之中。但政府的項目多數難以得到那些炒遍全球的民間資本青睞,政府多數時候只能臨淵羨魚。

地方政府已經著手主導民間資金的整合、聚集,希望利用好這股巨大的民資力量。

官方整合


6月26日,溫州民間資金投資服務中心(下簡稱“民資中心”)正式成立。在溫州市區甌江路海港大廈的開業典禮上,溫州市委書記邵占維稱,組建民資中心是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國務院“非公經濟新36條”的一項創新,曾被列入本屆市政府重點工作項目之一。

民資中心注冊資金1億元,是由浙江民營投資企業聯合會聯合溫州經濟師協會、溫州市企業家協會發起的,以民間資本為運營主體的公益性服務機構。歸口溫州市經貿委。

實際上,溫州政府在對民資的吸納上也動過不少腦子,但是,杯水車薪。目前,當地監管部門測算的民資對外宣稱是6000億,溫州城商行幾次增資,最終吸納十幾家才調動28億元民資,且有人測算,即便未來增資擴股,最多也就50億元。

一方面是民間資本四處游走、尋找商機;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求資若渴。顯而易見,如果能將民間資本整合、梳理,政府將獲益巨大。

2009年11月2日,由浙江民營投資企業聯合會、溫州經濟師協會、溫州企業家協會共同發起組建溫州民間資本投資服務中心,成為解此難題的一種嘗試。

當時,溫州市政府組建了中心籌建小組,市委秘書長為小組主要領導,參與的部門有經貿委、發改委、工商局、金融辦等等。在中心計劃論證的初期,政府原本要出資,但民資中心董事長黃偉建等人要求運作市場化,說服了政府“收回成命”。

“雖然籌辦和發起我都是主要操作者,但我現在只是一個投資者。”據黃偉建介紹,中心實行的是理事長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而且,這個班子“官方”色彩濃郁,任民資中心主任的李建平,曾經是交通銀行浦東支行的第一任行長;副主任中,潘銀寶曾是溫州物價局局長,主要分管溫州行政業務類;另外一名副主任是曾就職財政部的一名官員。民資中心的日常操作,業務的指導和實施,由經貿委領導。

如是,民資中心雖然是民營股權,但無疑打上了深深的政府烙印。

根據溫州市政府官員透露,中心設置的初衷定位是非營利服務機構,所以既不參與資本籌募集,也不進行項目經營。

“所有的出資者都可以是項目的投資者。”黃偉建認為。

為使運作更規范,溫州民間資本投資服務中心還引進PE、VC、相關專業的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專利事務所及評估咨詢等專業機構,共同引導民資投向。

對此,溫州市發改委副研究員姜洪新進一步將中心做了詮釋,“簡言之,主要作用是媒介,做一桌菜,供投資者選擇,為溫州民資與項目的對接牽線搭橋。”

進入平臺的項目初步已有200個,通過地方發改委等政府部門審核。待審核的項目198個,提供基本材料有待核實的項目256個,這些項目既有溫州本地的也有其他省市的,項目內容涉及生物醫藥、電子科技、能源礦產、基礎設施等十六個行業。

民資內核

民資中心“官”味濃郁,但是其靈魂人物董事長黃偉健卻也讓民資中心保持了更多的“溫州特色”。

黃偉建另外一個身份是溫州市政協委員、浙江省民營投資企業聯合會會長。同樣是溫州本土一家創投公司恒生資產的負責人。此前,黃在資本領域也有過不凡的經歷。

早在2000年7月,應溫州市政府之邀,黃偉建當時創辦的星際公司就與溫州市政府一起投資組建了溫州數碼創業投資有限公司,黃出任副董事長兼常務副總裁,負責公司的創建和一切業務往來。同期,黃創辦了溫州恒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利用資本運作、參股控股等方式投資高新技術行業。

既有足夠的政府人脈,又有實際的投資經歷,讓黃偉健成為民資中心這樣一個政府主導、民資運作平臺掌舵人的不二人選。

民資中心采用會員制,會員單位包括各類投資機構、投資人、企業、創業者、各類中介服務機構等。提供項目投融資咨詢服務;項目投融資策劃和方案編制;項目投融資發布和推介;項目考察、洽談、交易;專業人才和企業高管的商務交流;項目和企業人員的培訓;企業上市輔導等。

黃偉建介紹,民資中心股東,除了溫州的洞頭和泰順兩縣外,其他縣市區的協會企業共有8企業入股。

實際上,溫州民間資本那種“組團”的傳統在中心的股份結構中得以沿襲。

黃偉健介紹,目前中心的1億元注冊資金即來自這些協會的會員企業。但是,在每個股東的后面均有一批小企業的小股資本參與。如此資本小流匯集成大流,最后匯成中心運行和組建的資本。

“(入股企業可以)比其他企業獲得更多、更快的投資與項目信息。”一名參與籌建的官員表態,從這個平臺上,黃偉建等組建的民資中心猶如一個中介平臺,能將資金供求聚集。比如中心股東中,有的就以在新疆的溫州企業名義出資。“不僅匯集了溫州本地的民間資金,對在外溫州人的資金也促就回流。”

在入庫項目選擇上,政府希望引導進入的領域大多是基礎設施建設、現代服務、產業轉型、社會事業等。“絕對不進暴利行業和房地產炒作領域。”

然而,目前中心項目向全國范圍內招收,如何去鑒別這些暴力行業,地方政府又怎么去調控這種與生俱來的狼性?而且,對投資項目的前期論證、盈利模式策劃、風險控制等提供“智庫”服務。這些論證結果有誰操持通過?

上述業界質疑的種種具體而關鍵的操作方式,記者目前未曾看到。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