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保監局研究建立滬港保險業務互聯互通機制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29 10:42
2個國家級創新型保險要素平台、42家保險法人機構、1600余個航運保險注冊制產品……外加系列改革舉措被復制推廣,這樣的成績單可謂靚麗,但這絕非檢驗三年來上海自貿區保險改革開放成效的唯一標尺。
“先行先試、對標國際”,這是作為保監會放權基層、屬地化監管改革試點城市的上海所肩負的使命。在上海自貿區這方試驗田里,從“保險大國邁向保險強國”戰略的先手棋,是如何布局、落子的?這棋局之於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意義幾何?在自貿區改革“下一季”,上海又將如何繼續引領向着保險強國的天空翱翔的“雁陣”?
在上海自貿區建設三周年之際,圍繞這些熱點話題,上海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裴光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獨家專訪。責任與使命,監管與創新,趕超與引領,娓娓話語間,難抑保險強國夢:就是要建立國際領先、輻射全國、繁榮高效、功能齊備的保險市場,構建制度性話語權,提升行業整體的國際競爭力!
“下一步上海保險業深化改革創新的重點就是,圍繞和服務國家戰略,加大上海國際保險中心建設力度,與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進程聯動推進。”裴光說。
三輪驅動:自貿區保險創新體系基本建立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
三年前的今天,上海自貿區正式掛牌成立,成為我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標志。中國保監會以實際行動力挺,相繼推出“八項意見”和“三項舉措”。上海市落實保險“新國十條”實施意見隨後出台,更是成為自貿區保險改革又一重大契機。
上海自貿區保險改革頂層設計圖躍然紙上。更關鍵的,是落地施工圖。“具體到發展路徑,那就是把制度創新作為核心任務,通過簡政放權和放管結合,轉變政府職能和優化監管方式,形成功能齊備的自貿區保險市場體系,推動行業與國際接軌。”裴光了然於胸,“先行先試、攻堅突破,做到可復制、可推廣,為中國保險業種下、種好試驗田。”
三年,恰是亮出階段性成果的關鍵時點。檢驗收獲,在航運保險、再保險、保險資金運用這三大重點業務的驅動下,上海自貿區保險創新制度雛形粗具,階段性目標業已達成。對此,不論是中國保監會還是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領導都多次批示肯定。
上海自貿區保險改革創新成果何以能豐碩?在裴光看來,最大突破是在保監會支持下通過簡政放權實現了監管方式的轉變,典型表現有三:一是航運保險營運中心、再保險公司在上海自貿區設立分支機構的管理由審批改為備案,上海自貿區內保險支公司高管人員任職資格管理由審批改為備案;二是航運保險產品的審批備案改為行業協會注冊,最大程度放權給市場;三是推出保險專業中介機構股權信息登記系統。
簡政放權,激活市場創新一池春水。“過去,在自貿區內設立保險分支機構,審批流程要20個工作日;改為備案制後,材料大幅減少,流程時限縮短為3個工作日,還實現了由事前監管向事中事後監管的轉變。”裴光舉例說,航運保險產品注冊制改革實施一年多來,累計注冊產品1600余個,超過近五年來同類產品備案的總和,說明注冊制成功激發了保險市場的供給活力。
改革亮點同樣來自保險要素市場建設。在中國保監會支持下,2個國家級、創新型保險要素平台相繼落地上海自貿區,填補了國內保險要素市場空白。其中,上海保險交易所通過搭建國際再保險、國際航運保險、大宗保險項目招投標及特種風險分散等業務平台,逐步建設成為“立足上海、面向全國、輻射全球”的綜合性保險交易平台;中保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則作為保險資金的行業性投資平台,直接服務於國家戰略和自貿區發展需要。這是上海自貿區保險要素市場建設的重大成果。
經驗移植:上海標准走向中國規則
當好試驗田,意味着上海保險業創新經驗要能在其他自貿區復制推廣,甚至在自貿區以外擴展應用。而上海標准正邁步走向中國規則。
隨着第二批、第三批自貿區的批設,最近一段時間,多家兄弟省市部門來上海保監局學習了解自貿區發展經驗。中國保監會對上海自貿區保險改革創新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2015年4月,中國保監會分別針對廣東、天津、福建自貿區下發了相關支持文件,將上海自貿區建設的“八項意見”和“三項舉措”復制推廣到其他自貿區。
不僅如此,溢出效應還擴散到自貿區外。2016年1月,保監會下發《關於在上海全市復制推廣上海自貿試驗區保險機構及高管備案管理改革經驗有關事項的復函》,將自貿區內保險支公司高管人員任職資格備案管理復制推廣到上海全市。
航運保險產品注冊制也具備了推廣為全國性制度的較好基礎。2015年12月,中國第一家專業航運保險公司——東海航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寧波成立並開始注冊航運保險產品,標志着航運保險產品注冊制改革進一步擴大到上海以外的保險法人機構。
裴光認為,保險專業中介股權登記管理機制也可進一步推廣。“在覆蓋現有上海本地保險中介和在滬有分支機構的異地保險中介的基礎上,已具備將用戶范圍拓展至全國的基礎,並且為建立股權登記和交易平台做好了准備。”
對標國際:提升全球制度性話語權
建設自貿區保險試驗田,只是上海保險業改革開放的新起點。保險“新國十條”提出,到2020年我國要實現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國家戰略已為上海保險業發展指明方向:立足上海、服務全國、輻射世界。
國際經驗顯示,國際保險中心是實施保險強國戰略的承接載體和重要標志。保監會主席項俊波為《從保險大國邁向保險強國——上海國際保險中心建設研究》一書作序時表示,上海肩負着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自貿區的重要使命,這給國際保險中心建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
裴光說,下一步,上海保險業深化改革創新的重點,就是加大力度建設上海國際保險中心,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正在“爭取法人再保險公司落地上海、推動保險外匯制度創新、研究建立滬港保險業務互聯互通機制、探索建立上海巨災保險制度等”。
上海正成為國際保險市場備受矚目、冉冉升起的東方保險明珠。不過,裴光亦坦言,相比紐約、倫敦,上海保險業發展水平還有一定差距,這正是下一步攻堅突破的關鍵。“去年,在中國保監會支持下,上海航運保險協會代表中國成功加入國際海上保險聯盟,並取得多個專業委員會席位。未來我們要越來越多地參與國際保險標准制定,提升定價權和話語權,這才是影響力和輻射力的體現。”
話音剛落,振奮人心的消息再次傳來:上海航運保險協會發布上海航運保險指數(SMII),這是我國在全球航運保險專業指數領域的首次探索,也是上海自貿區保險制度創新的重大成果,更是保險業在國際航運保險領域發出的“中國聲音”。
- AI投資趨勢專家觀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