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0-12 09:12
作者:田濤、吳春波著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時間:2016年8月
關於華為,誰也無法自詡權威。
《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首版印於2012年歲末,兩年多來,在國內外讀者中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先後有中文繁體、韓、英、日等版本面世,幾萬讀者以微博、微信、書、報刊等載體發表了或褒或貶的評論,並掀起了管理學界和企業界的「華為研究熱」。
然而,耐人尋味的現象是,在華為之外此書收獲的大多是好評,但在華為內部,尤其在「心聲社區」上,筆者聽到、看到的多是批評、譏諷,一些人的言辭相當尖銳,甚至尖刻,代表性的觀點包括:
一、把華為寫得太好了,「有吹鼓手之嫌」。二、一些事實和觀點並不准確,「有主觀想象的成分」。三、書名與正文不符,「典型的標題黨……」。四、「此書對華為的認知太表面,失之於膚淺」。五、部分內容重復,結構散亂。
老實講,面對「心聲社區」一個階段鋪天蓋地的負評,本人內心是抵觸的,自恃對華為10多年的近距離觀察,同時閱讀了幾百萬字的公司各類公開、半公開的文獻,花了6年時間進行思考和寫作,怎麼可能會是「表面的」、「膚淺的」、「吹鼓手」性質的?
本書首版的寫作,從醞釀到成稿,一直在半秘密狀態下進行。以華為長期的低姿態做派,此書是否會被任正非和公司高管們否定,並「勸說」本人將其溺斃於襁褓?這是我擔心的。事實上,之前10年左右,有幾本關於華為的著作都有被「做過工作」,但被作者拒絕了的經歷。假使華為讓我放棄寫作和出版此書,我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華為總是讓我出乎意料。當《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初稿送到輪值CEO(首席執行官)徐直軍手中,並經他發給公司數十位中高層管理者審閱時,得到的反饋居然是:由作者自己決定。我突然意識到:處在全球化旋渦中的華為,要對外部世界全面開放了。之後兩年多,華為一改過去與媒體疏離的狀態,先是輪值CEO們高調地接受國內外報刊采訪,後來一貫「神秘、低調」的任正非也走到舞台中央,幾次與國內外記者們坦率交流,直到2015年初在達沃斯論壇接受BBC(英國廣播公司)著名記者的全球直播采訪。過去兩年多,華為也許是全球規模性企業中,被各類媒體持續關注最多、關注度最高的公司之一。
當然,對華為來說,「脫敏」是相當成功的:充分透明化之後,人們終於意識到,這家來自中國的公司是值得尊重的,它的經營與管理哲學、文化與制度、創新與變革、多變的戰略戰術及領導力等,構成了其獨具的特質。因此,華為也成為中外商學院高度關注的案例,筆者在過去一段時間就應邀與10多家國內外著名商學院的教授有過深入交流。
讓我格外欣喜的是,在首版面世不久,我獲得了一項「特權」:毫無禁忌地與華為中高層管理者進行一對一、面對面的訪談。這項浩大的工程歷時一年零七個月,涉及公司市場、研發、財務、法務、審計、行政、後勤等各個部門和各個產品線,先後接受訪談的人士有100多位,這其中包括絕大部分董事會和監事會成員,每人時長在3~6小時不等,僅錄音整理的文字記錄稿就有近300萬字。至此,我可以自信地說,我是華為之外的人士中,最了解華為的人,即使在華為15萬人中,我也是能夠多角度、多側面認知華為的極少數人。
訪談過半後,我開始不安起來。全部訪談結束後,一邊翻閱訪談整理稿,一邊為首版的「不成熟」和粗糙而心底發虛,以致不敢正視首版的部分章節,也終於認可了「心聲社區」上華為人的批評和意見。2014年6月初,我就開始醞釀進行一次「大卸八塊」的修訂,首先是歷史脈絡的梳理,為了對同一事件進行還原,我必須從三位以上的訪談人的口述中進行比較和甄別;其次是一些結論的形成和觀點的確立,由於有大量的素材作為支撐,我也力求最大限度地做到嚴謹和客觀。當然,全書修訂後的結構也做了諸多調整。在原版本的基礎上,新版本增刪的內容多達2/3以上。
此番修訂,寫作的艱難不亞於首版。確切地講,修訂本是一本新書,只是書名和大的架構未做改變。在300萬字浩繁的故事、觀點、細節面前,我每每陷入不知所措的亂麻之中,每一章、每一節的重新布局,每一個事實和結論的對應,都使我多次徹夜難眠,經常晚上兩三點披衣而起,伏案著述,或摘錄訪談內容……幾個月不到,身體急劇消瘦,嚴重到臉部肌肉抽搐不停。2015年春節前,修訂稿全部殺青,我又連續細讀了5遍以上(部分章節反復細讀),從大年初三開始,又將最後兩章推倒重來,因為一位重要朋友閱讀完修訂版後,認為有點「虎頭蛇尾」。茲後,又將修訂版發給華為內外幾十位人士,在大量反饋的基礎上,又進行了長達三個月的五次修改。如果讓我對首版和修訂版打分的話,首版勉強60分及格,而修訂版則可以達到80分。為什麼不可以更高分呢?原因很簡單,華為的文化與歷史實在太豐富了,關鍵是,華為充滿了變化。當你自以為抓住了所謂「終極真理」時,從另一種視角看,你也許抓住的是謬誤,或者它正被變化了的觀點和新模式摒棄,所以你永遠不能自視是所謂「權威」;而且,當我真正與100多人進行了訪談後,我恰恰更加不自信了—不僅對事實而言,對部分結論也同樣不敢自信「正確」。這也促使我有了另一種「自信」:既然自知有缺憾,有諸多忐忑,還不如開放一些,請15萬華為人,包括幾萬前華為人,以及一切關注華為的朋友和廣大讀者,一起參與對本書修訂版的「評頭論足」—就書中的每一個細節與觀點提出批評和意見,以使下一版本的修訂更趨客觀、真實。我的郵箱:tiantao2015@sina.com
2015年6月12日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