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周繼林:百歲軍醫用愛修復創傷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2-16 08:20


周繼林為學員示教。資料圖片

口腔醫學專家周繼林今年100歲了。她思維敏捷,表達清晰,微微一笑,臉上的皺紋就像湖面上盪開的水波。

這位百歲老人的一生和口腔醫學結下了不解之緣,有人評價,周繼林是我國口腔頜面缺損修復領域的開拓者之一。她1935年學習牙醫專業,救助過抗日戰場上的國民黨軍人,也醫治過抗美援朝的志願軍官兵。和平時期,她潛心鑽研,為無數口腔患者解除了痛苦。

幾天前,一位88歲的患者來看望周繼林,稱讚她「醫德高尚,醫術高超」。兩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坐在輪椅上敘舊,就像多年的朋友。


抗日戰場上的「醫生姐姐」

1941年,中國抗日戰場硝煙瀰漫,紅十字會救護總隊奉命在貴陽圖雲關一處山林里救治受傷抗日官兵。在忙碌的醫護人員隊伍中,有一名溫文儒雅的女醫生,她就是24歲的口腔醫師周繼林。

1935年,周繼林考入位於南京的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牙醫班。1937年12月,日寇侵占南京,中央大學本部遷往重慶,所屬醫學院遷往成都。遷址後,牙醫班由原來的兩年制專科改為6年制本科。周繼林畢業後留校任教,半年後被派往救護總隊,為期6個月。

山林中,一頂頂寬大的帳篷里擠滿了傷員,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面部受傷。在這裡,周繼林與同期畢業於牙醫班、後來成為她丈夫的洪民攜手,救治了許多將士,傷員們親切地叫她「醫生姐姐」。

「那時,頜面外科與修復剛剛起步,相關設備也很稀缺。」回憶起這段經歷,已是百歲的周繼林喜憂參半,「我和洪民雖然治癒了一部分傷員,但也有不少人沒得到理想的治療,他們失望的表情深深刺痛了我。」

這種刺痛,成為他們後來潛心研究頜面治療與修復的強大動力。1946年6月,洪民和周繼林同時被派往美國費城維利弗治總醫院頜面中心進修,洪民主修頜面外科學,周繼林主修頜面修復學。

在這所現代化的醫院裡,周繼林和洪民利用一切機會觀察和實踐。當時二戰剛剛結束不久,頜面中心收治了很多傷員,他們每天24小時守在醫院裡,隨叫隨到診治病人,偶有閒暇全都交給了圖書館。久而久之,二人的眼界大開,醫術大增。

為期一年的進修接近尾聲時,周繼林的姑父、長沙湘雅醫院院長張孝騫勸說他們留在美國,並為他們找好了工作的醫院:「你們曉得的,時下,國共兩黨軍隊正在酣戰,到處是焦土廢墟,醫院也不太平,這些狀況不利於你們的事業發展。」

然而,兩人婉拒了張孝騫的好意。「姑父,您曾經建議我學牙醫,現在證明這是一條寬廣的路,您今天推薦的路同樣寬廣。」周繼林感激地說,「可是,正因為中國現在千瘡百孔,到處都是傷員和病人,我和洪民才決定回去。謝謝您為我們做了這麼多。」

面對晚輩的婉拒,張孝騫有些遺憾,卻更加欣賞。帶着他的祝願,周繼林和洪民踏上了回國的旅途。

讓面容受損的戰士過上幸福生活

1947年7月,夫妻二人如期回到祖國,就職於上海的國防醫學院。一年多後,隨著解放戰爭隆隆的炮響,上海解放的日子一天天臨近。

1949年5月,國民黨軍隊一面對解放軍第二三野戰軍的攻勢負隅頑抗,一面將網羅的各類人才送往台灣。洪民和周繼林是上海著名的口腔科專家,又曾赴美國深造,因此成為國民黨政府計劃送往台灣的重點人物。

據周繼林回憶,為了說服兩人去台灣,國民黨政府官員三天兩頭到他們位於上海淮海中路的家中遊說糾纏。5月中下旬,不堪其擾的夫妻二人事先買好吃的用的,然後用木板和釘子把大門從裡面牢牢封住,一封就是10多天。

隨著國民黨軍隊的敗退,洪民夫婦不堪騷擾的日子終於結束了。5月28日,天剛蒙蒙亮,他們打開門窗,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街道兩邊躺着數不清的解放軍官兵,除了站崗放哨的,一個個枕着背包、抱着槍正在熟睡。

新生的人民政權十分渴求人才,上海解放後,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上海市市長陳毅親自為洪民簽發委任狀,任命他為華東軍區總醫院牙科主任,洪民欣然應允。就在華東軍區總醫院更名為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不久,周繼林也受聘為該校牙科教授。

在這裡,洪民和周繼林成功地為一批批傷員進行了口腔頜面手術與修復,並將成立時僅有1張病床的牙科擴大為全國口腔頜面外科中心。這被認為是「中國牙科醫學向口腔醫學轉變的標誌」,結束了中國只有牙科門診而沒有牙科臨床的時代。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大量志願軍傷員被送回國內治療,其中有數量龐大的口腔頜面傷傷員。1954年6月,洪、周二人被醫院派往位於遼陽市的解放軍201醫院,負責口腔頜面傷救治。

出乎他們意料的是,這裡的口腔頜面傷傷員不僅人數眾多,傷情之嚴重和複雜,也遠遠超出想象。有的下頜骨被炮彈炸成粉碎性骨折,嘴巴合不攏,說話吃飯都困難;有的鼻子或耳朵炸沒了;有的眼睛炸瞎了……

提起這些,周繼林語氣中充滿了遺憾和惋惜。她知道,面部受傷帶來的不僅是肉體上的疼痛,還有心靈上的痛苦,有些面部受傷者,或怯於走進公共場所,或失去成家與工作的機會。

洪民和周繼林一個負責頜面外科,一個負責頜面修復,共同努力為傷員減輕痛苦、恢復面容。周繼林記得,有一個叫劉恩林的戰士,耳朵和眼睛被炸傷,眼眶外翻,一度產生輕生念頭。

洪民和周繼林經過反覆研討、精心準備,為劉恩林實施了手術和修復。第一次解開頭上的繃帶,本已絕望的劉恩林露出了驚喜的神色,炸傷的耳朵復原了,贗復耳簡直跟真的一樣。第二次拆除繃帶,外翻的眼眶基本恢復原狀,贗複眼球也栩栩如生。

周繼林說,幾個月後,劉恩林高高興興地出院了,後來娶妻生子,生活得十分愉快。此後幾十年,他經常來北京看望周繼林和洪民。

「不掛專家號的名專家」

1958年夏,周繼林和洪民同時調入解放軍總醫院。在這裡工作的近40年間,他們不僅創建起完善的口腔科室,而且取得了一系列在國際上處於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

「乙狀切骨原則」「顴頰溝成形術」……提起老師們取得的成就,解放軍總醫院口腔醫學中心主任劉洪臣倒背如流。但讓他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周、洪二人對待病人的態度。

一次周繼林出門診,中午12點多了,患者已經看完,但她還沒有要走的意思。年輕醫生們收拾好診療工具,想把她送走,但她堅持要再等一等,因為她得知還有一名外地患者坐火車來。直到快下午兩點,患者才氣喘吁吁趕來,周繼林依然不緊不慢地問診檢查,直到完成診療。

「她對患者的情誼非常深。」劉洪臣說。35年前,周繼林為一名患牙齦萎縮的患者做完手術,要求劉洪臣接手,並不時詢問患者情況。直到現在,劉洪臣還在按照恩師的標準為這名患者進行治療。

上世紀90年代初,周繼林主動向醫院申請,將自己的專家號全部改為普通號,最大限度地方便患者,被患者稱為「不掛專家號的名專家」。1996年,年近八旬的她正式退休,但依然像在職時一樣出診、查房,無論風霜雪雨從不耽誤,直至90多歲無法再工作為止。

周繼林對學生的要求嚴格也是出了名的。外科臨床部口腔科主任醫師胡敏回憶,他做周繼林的學生時,寫論文要手抄,周繼林要求只要有錯誤或有改動就要重新抄一遍,「一本畢業論文重新抄了十幾遍才改完,抄得手上都起了包」。

幾十年來,周繼林和丈夫洪民為中國口腔醫學培養了大批專家。今天的解放軍總醫院口腔科,有30多位高級職稱人才、80多張床位、130多張口腔診療台,馳名海內外。

每逢節假日,這些學生會聚到周繼林家裡,給恩師講一講最近的變化。經歷了百年風雨,周繼林的臉上總是帶着微笑,看着這些年輕人一點點地成長成熟。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