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雷人的「抗日神劇」為何屢禁不絕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1-25 18:10


作者:劉巽達

我輩年少時,對《地道戰》《地雷戰》等抗日名片很是迷戀,可以說是百看不厭。曾經看到《地雷戰》要拍成電視劇,不禁充滿期待,尤其是看到一則隆重推薦的網評曰:「相對於經典的電影版《地雷戰》,電視劇版《地雷戰》在還原歷史的基礎上,再現了抗戰時期膠東人民用智慧、勇敢譜寫的神奇歷史。不只向經典致敬,更打造了一種情懷,進一步讓年輕人體味抗戰的艱辛,感受民間智慧的重量……」

電視劇《地雷戰》中,男主費力抬起土炮,扛在自己肩上。然而,等到它出籠,看到其真面目後,竟詫異地發現,抗日名片轉眼間演變成「抗日神劇」,不但沒能「讓年輕人體味抗戰的艱辛」,反而讓他們「體味抗戰的容易」;不但沒能「感受民間智慧的重量」,還讓人「感受主創愚蠢的輕浮」。此話怎講?只要披露一個違背常識的鏡頭就能看出,它和其它雷人的「抗日神劇」屬於一丘之貉。

《地雷戰》中,男主要復仇救人打鬼子,村民急忙搬出了自家土炮,這土炮非同小可,乃是祖傳的,一下子就發揮了巨大威力,把鬼子紛紛炸翻。但沒打出幾炮,炮架就塌了。這時,男主費力抬起土炮,扛在自己肩上,雖然被提醒「這玩意兒能震死人」,但他依然一臉堅毅,無所畏懼,一炮之後,男主也只是暈了過去……這個「用生命打炮」的鏡頭,被網友紛紛吐槽,認為簡直是不顧常識逞英雄。


其實這樣的橋段屢見不鮮,其它「抗日神劇」比其有過之而無不及,像著名的「手撕鬼子」「化骨綿掌」「彈弓擊穿鬼子身體」「一箭射穿三個鬼子」「石頭砸落飛機」等離奇劇情在不同的神劇中不斷上演,可謂「沒有最雷,只有更雷」。尤其是抗日神劇《一起打鬼子》中「褲襠藏雷」的情節更是讓人目瞪口呆:「銀妹」去探望被日本人關押的愛人「大棒」,兩人旁若無人地纏綿過後,她竟從褲襠摸出一枚手榴彈,然後高唱「再爽一次」的自由讚歌,拉彈自殺。如此匪夷所思的荒誕劇情,賺眼球則賺眼球矣,但由於缺乏常識性知識支撐,非但沒有增加藝術感染力,反而被廣大觀眾所詬病。

對於不斷出現的「抗日神劇」,人們不禁要問,為何這段嚴肅的歷史,會被這樣「戲說」和糟蹋?抗日戰爭是一場無比艱辛、曠日持久的惡戰,為什麼神劇中卻把鬼子描寫得如此弱智和無能?這樣豈不是佐證了抗日的容易?醜化鬼子就能突出我們的神勇嗎?稍微懂得一點藝術規律的人都該明白,當一部電視劇以正劇和歷史劇的面目出現時,它的情節和細節必須經得起推敲,如果其間充斥着離奇荒誕,其價值就會遁於無形。

筆者認為,這些「神劇」的投資者和主創者何嘗不懂得這個基本常識?他們只是把它當作一場「文化生意」罷了。他們其實是用遊戲的尺度來把控歷史題材電視劇:一款遊戲能否吸引人,必有某些基本元素,比如槍戰、動作、諜戰、情色……如果抗戰神劇除此之外,還像撒味精一樣撒上「英雄主義」乃至「人氣偶像」等元素,凡是「激發爆棚」的因素一概不放過,或許就能「迎合觀眾口味」,贏得收視率——出於這樣的商業動機,投資者和主創者就「奮不顧身」了。

正因為他們是當做生意在做,所以為了快速收回成本,往往不顧質量只求速度,不惜粗製濫造。但問題是,為何這些低劣的神劇能夠輕易通過審查呢?這是需要追問的。可不可以這樣解答:正因為我們對現實題材的作品把控失之過嚴,對具有思想性的電視劇作品缺乏鼓勵機制,從而讓這些雷人的神劇鑽了空子?假如在審查標準的掌握上除了「政治正確」,其它要素可以等閒視之,這就會給各種神劇「既能規避風險,又能順利通過審查」打開方便之門。也許,這是早在2013年抗戰神劇就被廣電總局叫停而至今停不下來的根本原因。

現在有一個令人擔憂的現象,就是把「雷」和「神」當做藝術的「獨特性」和「獨創性」,誰越敢想象,誰就越能吸引眼球。加之很多編創人員對歷史一知半解或一無所知,更缺乏憂患意識和人文情懷,以遊戲的方式和角度來對待藝術創作,於是把嚴肅的文藝創作當做「短平快快餐」,管它有沒有營養,只要能夠來錢,就是最高追求。在這樣的「共同心理」下,一場「無底線無操守」的比賽就拉開了簾幕。

而真正的「獨特性」和「獨創性」是建立在歷史和現實的真實基礎上的。最近熱映的美國大片《血戰鋼鋸嶺》,描寫了「一個神經病的聖戰」:男主堅決不碰武器,卻在戰場上救出幾十個傷病員……乍看匪夷所思,卻是來源於真實故事。其間展示的生動人性,信仰魅力,賦予觀眾極其震撼的藝術感染力,令人怦然心動又回味無窮。同樣是抗日劇,孰高孰下,一目瞭然。

無論是對歷史的正確回顧,還是激發愛國主義情懷,一切「教育意義」的獲得,不能建立在對歷史的褻瀆之上。尊重歷史,修好內功,嚴肅創作,嚴格把關,以對歷史和未來負責任的態度對待抗戰劇的創作和製作,才能有效杜絕「雷劇」和「神劇」的泛濫成災。如何釜底抽薪地狙擊這種停不下來的亂象?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有過擲地有聲的回答:「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歸根結底,只有在制度的設計上,最大限度地屏蔽「當市場的奴隸」還能賺得盆滿缽滿的可能性,才能真正杜絕形形色色的「抗日神劇」。(劉巽達)來源:光明網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