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基金

〈分析〉美國步入「製造業復興」?可能稍縱即逝

鉅亨網黃欣 綜合報導 2015-03-05 20:42


歐巴馬參觀勞斯萊斯在維吉尼亞州廠房 (圖:AFP)

歐巴馬參觀勞斯萊斯在維吉尼亞州廠房 (圖:AFP)


在印第安納波利斯市,勞斯萊斯 (Rolls-Royce) 的工廠內正在生產能讓戰鬥機縮短起降所需跑道距離的扇葉組,工廠裡並非如一般印象中的悶熱嘈雜,戴著護目鏡的工人們忙於手上工作,電腦發出微微嗡鳴,氣氛相當平靜。美國有很多優秀的製造廠,但若要說這是「製造業復興」,卻是過於誇大了。美國的經濟成長僅由少數產業推動,即使是最自傲的科技業,也是辛苦求存。

《經濟學人》報導,美國製造業的黃金年代是在 1970 年代晚期,雇用員工將近 2000 萬人,是當時就業人口的 1/5。但近年來,製造業就業人數只有約 200 萬人,部分原因是來自外國的競爭。有研究指出,在 1990 至 2007 年期間,來自中國的進口產品使美國製造業減少了 25%  的工作機會。而在製造業最低迷的 2010 年,產業人數只佔美國總勞動力的 9%。

當美國於 2009 年中脫離衰退時,製造業似乎出現轉機。至 2013 年,製造業薪資在私人企業中相對低廉,頁岩油的快速發展推動新工廠的投資。而中國勞工薪資飛速上揚,加上美元持續貶值,讓美國製造業更具競爭力,許多大企業紛將廠房移回美國本土。據 IMF 研究,美國歷史上數次衰退後的復甦期間,2008-09年之後的製造業復甦速度是最快的,連續 18 個月製造業就業人數都見上揚。

期待美國新一波工業發展的人會感到鼓舞,因為熱門的行業薪資比較好。智庫 Brookings Institution 對 2008 至 2010 年製造業與非製造業薪資進行調查,排除性別與教育程度的影響後發現,製造業周薪比其他產業高了 8%。也有人認為製造業的繁榮有助於推動產出,麻省理工學院內有研究單位就認為,如果美國想縮小貿易赤字,製造業表現必須良好。

美國的確有像勞斯萊斯那樣的高科技廠房,但深入研究,現況卻非那麼美好。

在衰退期間,耐久財與非耐久財表現各異,如汽車、家具、家電等的耐久財產量會下滑,等待復甦後才會出現補償消費;而衣物、雜貨、藥品等非耐久財的波動較小。但在過去數年內,上述兩種商品的表現令人意外。據 IMF 研究,非耐久財的復甦比1990年代與2000年代早期復甦得慢,耐久財的復甦則優於前兩次衰退後的復甦。

而且耐久財的復甦集中在少數幾個產業上。低利率推動汽車需求, 也加速汽車業成長,這就為 2009 年至 2013 年的耐久財成長貢獻了 1/3。智庫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undation 認為,仰賴消費者對新事物的喜愛來推動成長是令人擔憂的,當消費者的補償性消費需求被滿足後,整體產出將下降,受惠產業也將轉為受苦。

從製造業的就業數據也可得知,這並不是再度進入黃金時期。製造業的技術已進步不少,對人力需求不再密集。智庫 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 提出,若依照歷史經驗,2009年後的復甦期應創造 120 萬個製造業新工作,但至 2014 年第 3 季,只有 80 萬個新職位。

現在的美國高度仰賴揉合了科學與數學的「先進製造業」,2013年,此區塊產值已逾 1 兆美元,而每年出口量也達 9000 億美元,佔總出口額近半。但即使如此,也只有航太、工業機具的出口大於進口,過去曾經光鮮亮麗的藥品、半導體等產業,則仍有約 400 億美元的貿易逆差。至於通訊設備、電腦等產業逆差就更大了。美國若失卻在先進製造業的領先地位,則可能面臨人才與資金的流失危機。

《經濟學人》分析,若要讓美國製造業重回繁榮,除了需改革重創製造業的稅制之外,還需要政府對基本研發加倍投資,教育體系也需要加強配合。若沒有大幅些方面的大幅改善,才剛燦亮起來的製造業火花很快又會熄滅了。

文章標籤

AFP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