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 為何非去不可?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5-08 08:08
繼續請收聽由邱紀維製作的專題報導「WHA 為何非去不可?」
我國今年究竟是否能如期取得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邀請,參加世界衛生大會 (WHA),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但是 WHA 究竟是甚麼樣的會議? 對此,我國衛生福利部技監許明暉解釋,WHA 實際上是由聯合國(UN) 架構底下的世界衛生組織(WHO),每年舉行的會員國及觀察員年度大會。今年要召開的則是第 70 屆的大會。
(T) 許明暉說:『WHO 是一個架構,這個架構的會員國包括觀察員,每年都會召開會員大會,就叫做 World Health Assembly,也就是 WHA。WHA 是這個架構中最重要的會員大會。』
*台灣為何非參加 WHA 不可?
那麼為何並不是 WHO 正式會員國的台灣,要努力爭破頭去爭取參與 WHA 大會?許明暉說,由於全球各地都可能爆發「新興傳染性疾病」,例如許多年前在台灣爆發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SARS) 疫情、近幾年在非洲橫行的伊波拉病毒以及中東的 MERS。而 WHO 及 WHA 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分享疾病資訊,讓旗下成員在第一時間取得資訊,甚至病毒樣本,才能製作檢驗試劑、藥物甚至疫苗。他說,台灣當然可以透過理念相近的友邦或其他來源取得資訊,但是時間上還是不如第一時間快,因此雖然非會員國,但是以觀察員身分參與大會仍然有它的意義。
(T) 許明暉說:『WHO 近年來運作成完整的緊急應變全球網路。當全世界會員國有重大傳染病,WHO 可以派遣先進國的研究人員或專業團隊前往協助。若我們不在架構中,恐怕無法即時取得資訊、病毒株、甚至是其他國家的專家協助機會。』
許明暉舉例,過去在 SARS 期間,台灣就飽受於非會員國的架構影響下,影響了疫情控制。雖然經過折衝,WHO 在疫情爆發後期終於派遣專家來台進行調查協助,但是第一時間取得資訊,才能將國民健康的風險降到最低。
另一方面,他強調,台灣在醫療衛生方面的發展其實相當好,有能力幫助其他國家。如果能夠參與大會,相信能扮演稱職、有意義貢獻的參與者。全球衛生安全的網絡不應該有漏洞。
*台灣如何參加 WHA?
由於外交上的問題,台灣從 2009 年起才以「中華台北」的名義,以觀察員身分參與 WHO 及 WHA。至於觀察員身分跟正式會員究竟有甚麼不同?許明暉說,觀察員在大會當中並沒有投票權,另外在大會中,會員國的發言順序也優先於觀察員。『例如今年大會將要選出新一任的 WHO 幹事長,觀察員就無法投票。另外大會中,會員國依登記發言,會員國發言之後才輪到觀察員。』
除此之外,觀察員在訊息的分享及取得速度上基本上跟會員國差異並不大。同時,若發生新興傳染疾病,觀察員及會員國也同樣肩負通報訊息的責任。
許明暉坦言,觀察員身分當然還是跟正式會員身分有些差異,但是在艱辛的外交處境下,以這樣的方式參與 WHO 已經是我國在聯合國架構下 17 個組織當中比較有深度的參與模式,這也是目前我國能爭取到比較有實質意義的方法。
*今年的情況?
許明暉說,每年大會之前,WHO 幹事長會寫邀請函寄給觀察員,觀察員再依照邀請函提到的方式進行報名。基本上我國跟其他觀察員、會員國的報名方式差不多,只是時間上可能有些區隔。至於今年是否能順利參與 WHA?許明暉坦言不容樂觀,但是沒有悲觀的權利。
他也透露,雖然各界都關注我國是否能在 5 月 8 號前收到邀請函,但其實 5 月 8 號並不是一個絕對的最後時間點,相關單位將會全力以赴去爭取到最後一刻。另一方面,相關單位也已經準備多個備案,但是目前仍不方便透露細節。
(T) 許明暉說:『所有備案都是在傳遞一件事:台灣是有能力也很樂意貢獻國際的成員,我們也需要在這個安全架構下,如果我們在這個架構中,我們國民的健康風險才能降到最低。我們也是有能力的貢獻者,並已經協助許多國家的人民改善它們的健康,如果能在 WHA 架構中,我們能把這個角色扮演得更好。』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