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新興市場暗藏經濟危機風險 是誇大其詞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1-14 10:33


今年8月,中國金融市場出現動盪,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不少新興市場國家都大舉儲備外匯,以為經濟震盪提供緩沖。中國就是最好的例子,雖然在過去的3個月中損失巨大,但其外匯儲備依然高於3萬億美元。高盛公司認為,今天的新興市場比早期危機時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不過,若中國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增大,8月份的金融市場壓力再次重現的話,決策者必須做好應對準備。從這一方面來說,以下是4點值得關注的理由:


首先,金融市場失衡的規模較大。由於新興市場增長迅猛且高度融入全球金融市場,這些地區內的企業和家庭債務迅速上升,金融市場內的聯系也更為復雜。人們還不完全了解中國對金融市場及供應鏈的重要性,若其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或歐洲危機重現,甚至是美國貨幣政策的正常化,都可能給巴西、土耳其、韓國等國家帶來實質上的影響。

再者,當前全球增長環境羸弱,若需求急劇下降,這種環境會限制決策者應對危機的空間。幾年前,有人認為新興市場已經通過強有力的財政貨幣地位拜托了大蕭條的影響,這為人們帶來了樂觀情緒——新興市場的發展能夠超過工業國家,並在全球經濟震盪時采用擴張性的周期政策。如今,這種樂觀情緒已經黯然失色。

通過觀察我們不難發現,各國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應對未來危機。在過去的20年中,決策層應對危機的官方資源並沒有跟上金融市場發展的步伐。與此同時,主要債權國越來越多的財政約束也限制了各國政府的能力,最明顯的就是美國和歐洲對營救雙邊基金的能力。

最後,政府面臨的政治壓力也限制了他們運用金融和其他工具應對危機的能力,包括監管措施以及擴大影響力的工具。近年來,20過集團堪稱政策協作的焦點,但這一集團是否能夠像2008年那樣找到共同的解決方案,至今仍未可知。

在未來的數月之內,中國決策者有資源、有工具來穩定自身經濟。與此同時,對其經濟實行改革、取得平衡也是多年來保持不變的挑戰。雖然一場嚴峻的全球金融危機依然堪稱尾部風險,各國政府還是應做好應對準備。加強20國集團團結、提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源充分性與治理,加上愿意以大刀闊斧政策應對潛在危機的政府,都是我們確保經濟下行不會演變成一場大危機的關鍵。

(本文摘編自美國外交關係協會網站報告“global economics monthly november 2015:preparing for the next emerging market crisis”)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