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與台大醫院跨界合作 穿戴技術偵測心房顫動 降低中風發生率
鉅亨網記者蔡宗憲 台北 2017-07-10 12:54
手機晶片廠聯發科 (2454-TW) 宣布,與台大、台大醫院跨界合作「醫療電子創新技術研發計畫」,利用穿戴生物感測技術,及最新生理訊號分析方法,可早期診斷、預防由心房顫動引發的中風與心臟疾病,該計畫是運用內建聯發科生物感測晶片智慧手錶,進行即時偵測心房顫動的臨床研究。
心房顫動是常見心律不整,會讓腦中風機率提高 5 倍以上,隨著年紀增長,發生比例愈高,65 歲以上族群患病率為 5% 至 7%,心房顫動可透過治療加以控制,多半需要心電圖儀等大型醫療儀器,經過長時間監測才能找出心跳異常情況,讓中風無法早期診斷及預防。
台大、台大醫院與聯發科組成的研究團隊,自 2014 年起,透過 600 多筆臨床資料進行光學式訊號心房顫動偵測,與傳統心電圖比對,達 97% 準確率;該計畫自今年 1 月起,進一步運用內建聯發科生物感測晶片智慧手錶,進行即時偵測心房顫動的臨床研究,在 24 例測試中,取得高達 100% 的準確性。
聯發科指出,此研發成果為「可便利操作、長時間偵測心房顫動的居家診斷及應用」建立一個重大里程碑,整合最新生物感測晶片技術與穿戴式裝置 (或搭配智慧型手機) 具備的高度準確性,可免除過往受限大型醫療儀器耗時長、不易操作且無法長時間監測等缺點,讓預防與早期治療中風及心臟疾病成為可能。
台大醫院神經內科湯頌君醫師指出,陣發性心房顫動不易透過例行、短時間心電圖察覺,通常需至少 24 小時或更長時間的連續心電圖監測,或透過心律紀錄器 (Event recorder) 此工具介入,才能有效偵測,不論是檢查成本或技術複雜度均高,導致心房顫動的徵狀一直難以普查,運用最新光學式偵測技術進行長時間、居家監測心跳規律性,可有效篩檢出高度可能已患有心房顫動的病人,達早期診斷、進而降低中風機率的目標。
聯發科資深副總經理暨技術長周漁君表示,聯發科以半導體晶片實踐生物感測技術,使用這種晶片的穿戴式裝置可用來長時間收集大量生理數據,配合大數據分析及機器學習,可大幅改進疾病的診斷與預防。
台大及台大醫院以及聯發科,自 2011 年共同投入「醫療電子創新技術研發計畫」,結合學界、醫療與半導體產業三大領域的領導優勢,開創台灣在國際生醫、資訊及電子整合性研發的新里程。該計畫已在去年邁入第 3 期,計畫中的 4 個研究群均有豐富研究學術產出。
- 安全可靠的多資產平台!靈活槓桿 免費模擬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偏強機會股
#波段上揚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