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解碼】新船長上任後,將帶領中國聖牧駛向何方?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1-23 11:10
中國的乳業企業中似乎流有一股生生不息的“傳承之情”,譬如,牛更生離開伊利之後,創立了蒙牛;姚同山離開蒙牛之後,創立了中國聖牧。這些“後起之秀”們,一方面孜孜不倦地吸取著前輩的經驗,一方面又在時代的風浪中欲與之爭鋒,然而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之中,是能夠乘風破浪更上一層樓,還是被拍死在沙灘上,這一切還是未知。
2017年12月17日,中國聖牧(01432-HK)發佈公告:“姚同山離任本公司首席執行官職務;崔瑞成離任本公司財務總監職務;委任邵根夥為本公司代理首席執行官;委任王躍華為本公司代理財務總監。此外,姚同山和崔瑞成將繼續擔任中國聖牧執行董事。”
除了上述公告,再聯繫中國聖牧在大約半年前的6月29日,發佈的另一則表示姚同山辭任董事長,邵根夥接任的公告來看,中國聖牧的姚同山時代似乎真的要成為過去了。這個在蒙牛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的乳製品資深從業者,這個一手創辦中國聖牧的傳奇人物,從中國聖牧的舞臺上退居幕後了,那麼中國聖牧這艘航船,在新船長的帶領之下,又將駛向何方?
現狀:有點憂愁
聖牧全稱有機產業鏈
來源:中國聖牧官網
中國聖牧一向以其奶源出名,但實際上中國聖牧的成長時間並不是很長。2014年在香港成功上市之後,中國聖牧迎來了一段短暫的快速增長期,但是2105年便遭遇了奶源過剩的價格危機。2016年的中國聖牧相比2015年銷售收入與毛利均有所進步,但是到了2017年卻又出現了下滑的跡象。
2017年9月26日,中國聖牧發佈了2017年的中期報告,根據報告相關數據顯示,中國聖牧目前的狀況委實是不太樂觀。
在截止2017年6月30日止2的六個月內,中國聖牧錄得銷售收入人民幣11.52億元,相比2016年同期減少了28.7%;錄得毛利5.00億元,相比2016年同期減少了35.3%;錄得期內溢利1.31億元,相比2016年同期減少了75.4%;母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則為638.1萬元,相比2016年同期減少了98.4%。
與伊利、蒙牛類似,中國聖牧的兩大主營業務亦是奶牛養殖業務與液態奶業務。而探究其在2017上半年業績下滑幅度巨大的原因,可能要歸因於其在液態奶業務上所受的影響。
中國聖牧2017年中期報告(節選)
來源:香港交易所
在2017年上半年,中國聖牧的奶牛養殖業務錄得銷售收入人民幣4.55億元,相比2016年同期下滑了18.49%;液態奶業務則錄得銷售收入6.97億元,相比2016年同期下滑了34.14%,減少了3.61億元。當液態奶業務在蒙牛與伊利那裏成為拉動企業業績的大馬車之時,在中國聖牧這邊,似乎扮演著老黃牛的角色。
未來:去向何方?
如果說奶牛養殖業務使中國聖牧起家的核心,那麼在後續的發展過程中,液態奶業務則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目前,液態奶業務的銷售收入依舊在中國聖牧的銷售收入總額中占著較高的水準。而2017年上半年的表現不佳,中國聖牧在財報中表示實在在激烈的市場環境競爭之下調整產品的價格的所致。
但是這也反映出一個問題,在蒙牛特侖蘇,蒙牛純牛奶,伊利金典,伊利舒華;伊利味可滋等產品在市場之中的形象越來越鮮活,名氣越來越響亮的時候,中國聖牧全程有機奶的名氣似乎還不夠響。想要穩固市場,或許中國聖牧需要在這方面加一把勁了,搶佔市場佔有率變成了當務之急。
在過去的三年之中,液態奶行業裏,蒙牛與伊利的集中度不斷提升,兩大龍頭始終保持著較高的市場佔有率。中小乳企的市場份額在兩大霸主的圍攻之下均有所收縮,大量的小乳企甚至退居到市場的邊緣,陷入了僵局。
但是市場的變化又帶來了新的機會,消費升級也帶動了液態奶市場的結構升級。乳品消費在一二級市場將首先向品質化和高端化方向升級。在這樣的市場大環境下,中國聖牧還算是幸運。畢竟其牧場與奶源一直聲名在外,有所持便有機會可尋。姚同山已經為中國聖牧打好了基礎,那麼在邵根夥的接力之下,中國聖牧將會去向何方呢?
作者:施琳慧
本文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想轉載請關註官方微信號港股解碼,留言獲取授權。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