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需看大陸的分配模式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1-25 09:32
內地經濟在起步初期很依賴出口,以致常被外圍經濟的波動所拖累;所以後來逐漸改為想學美國那樣,以內部需求為主要動力。
不過,美國的發展模式並非一個好的典範,因為美國的分配製度並不公平,在1: 99的情況下,廣大人民的消費能力並不高,於是只好透過鼓勵借貸去增加需求。結果導致民間的債務日益龐大,最終演變成金融危機。
中國的情況似乎與美國不同,人民的儲蓄率高逾40%,大部分人只有提款卡,沒有信用卡,卻一樣有很強的消費能力。這種現象令很多的經濟學者都摸不著頭腦。
我從92年起已在內地經商,對這個問題有這樣的觀察:(一)內地的消費很多都屬公務消費,用公家的錢,當然闊綽過用自家的錢。 (二)內地有龐大的地下經濟,導致統計數字並不可靠。以儲蓄率為例,由於作為分母的收入,只是不齊全的官方數字,並沒有計算非正途的收入,但銀行的存款卻可以掌握得比較準確,所以除出來的儲蓄率自然會比較高。 (三)中國是一個剛富起來的國家,很多家庭必須的家當都不齊全,需要添置的設備很多,需求強的領域依然不少。
習近平上台後,窮奢極侈的公務消費雖然少了,但主要是少了涉及官員的地方,商業性質的公務消費應影響不大。以茅台酒近期售價急升的情況來看,公務消費依然十分普遍。
至於民間的消費為甚麼這樣強勁?相信與內地的社會主義式的分配製度有關。大陸對工人的群體維權活動雖然嚴令禁止,但政府每年都大幅提升最低工資(升幅常超過雙位數字),令基層可以在經濟增長時多少分到一杯羹。此外,大陸的勞動法訂得十分嚴厲,僱主需作的承擔比一般資本主義要多。在這種情況下,內地的基層大部分都能感受到生活在不斷改善,仇富的情緒反沒有香港那麼嚴重。
近年,內地的樓價倍升,與收入脫節的程度比香港還要嚴重,然而,我發覺內地買樓人士的社會範疇依然相當廣闊,不似香港那樣,變得越來越窄。我公司每年在內地替發展商出售的樓宇有幾十萬套,我們發現在買家之中,不但有商人與高管,還有很多從事普通工作的人,包括司機、秘書、銷售人員、以至前台接待員等,如果純計他們的正常收入,他們是不易買得起樓的。他們應該還有其他收入來源。
這些來源可能是不正當的,甚至是非法的,卻能對現制度的不公平性起補充作用(大陸一樣行股份制,企業的利潤大都落入股東手裏,工作人員無法分享)。結果,在法治制度未完全建立好的情況下,民間於是有空間以自組織的方式進行調整。令不公平的分配方式可以變得平衡一些。
此外,大陸政府常以行政手段來逼使商人承擔一部分社會責任。政府一聲號召,商人就得參與扶貧、救災,以至環保工作。最近,政府為了解決城市新增人口的居住問題,就號召地產商經營長租公寓;但現實是收到的租金,連償還發展成本的利息也不夠。這種情況在中國以外是不會發生的,可視作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分配模式。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