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心理學》當刷手好紓壓?當心「無痛消費」的陷阱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6-09 09:00
無現金時代來臨,現代人不帶錢包,就可以透過信用卡、行動支付、儲值卡消費。但你有沒有發現,當你少了「掏錢」這種讓人心痛的付現動作,其實荷包正「無痛失血」?《金錢心理學》一書解析許多消費迷思,告訴你為何總是不小心買到超出預算、別再自以為是理財,其實是破財。
啊,未來。當我們打算未來才付錢時,「花錢之痛」會低於使用當下付費的花錢之痛,而且實際付費的未來時間點愈遠,現在感受到的花錢之痛就愈低;在某些情況下,現在甚至不會感受到任何花錢之痛。
信用卡狡詐的一點就是:把付款的時間點和實際使用的時間點分開來。信用卡讓我們在未來付款(請問你的繳費期限在每月何時?),使得我們的財務視野變得較不清晰,機會成本變得更模糊,也減輕了我們在刷卡時的花錢之痛。
請問:你在餐廳刷卡消費時,會有花錢消費的感覺嗎?
好像不大明顯,只是簽簽名而已,實際付款是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同理,等到帳單到了之後,你會感覺自己在花錢嗎?好像也不會,因為在那個時候,你會覺得自己已經在餐廳付過錢了。信用卡公司不僅利用時間點轉移來減輕我們的花錢之痛,還做了兩次,先是讓我們覺得這筆消費將在未來付費,後來讓我們覺得這筆消費已經付過費了。真是高明,這讓我們更加享受消費,花錢花得更自在。
信用卡利用我們想逃避花錢之痛的欲望,能夠改變我們對價值的認知。更容易且較不明顯的支付方法,再加上錯開付款與實際使用的時間,信用卡降低了我們在購物時感受到的花錢之痛。這些塑膠卡片創造出一種隔離感,使我們更願意消費。
誠如學者伊麗莎白 ‧ 鄧恩(Elizabeth Dunn)和麥克 ‧ 諾頓(Michael Norton)所言,這種隔離感不但影響了我們在消費當下時的感覺,也改變了我們對購買體驗的記憶,使我們較難記得自己花了多少錢。如果你到賣場購買襪子、睡衣、運動衫,選擇刷卡付費,回到家時,你可能不記得自己花了多少錢。信用卡就像科幻片中的記憶橡皮擦,但真實存在於大多數人的皮夾裡。
付現心會痛 卻能讓你買得更謹慎
研究發現,使用信用卡時,人們不僅更願意消費,也會買得更多、給更多小費,而且更可能低估或忘記自己花了多少錢,同時更快速做出購買決定。
就某種程度來說,信用卡就像藥物一樣,模糊了我們處理資訊和理性運作的能力,雖然我們不像喝酒、吸毒、抽菸那樣使用信用卡,但信用卡對我們所造成的影響,一如這些東西那樣深切且堪慮。
此外,信用卡讓我們對購買有不同的價值評估。刷卡購物時,我們傾向思考購買的好處;反觀付現購物時,則會讓我們思考購買的壞處,以及把錢花掉的壞處。刷卡消費,我們想的是這道甜品有多好吃、壁爐有多好看?付現時,我們會更聚焦在吃了這道甜品將使我們增胖多少,或是不買壁爐,有什麼好處?相同的商品和價格,但付款工具、付款容易度的不同、花錢之痛的感受程度不同,導致我們對消費的價值評估也不同。
金錢心理學:打破你對金錢的迷思,學會聰明花費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5897
- 白宮變天!美股前景佳 惟須留意三大隱憂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