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均GDP比較:20城過億,深圳本土超10億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6-11 19:51
生産總值(GDP)密度或者地均GDP,指的是每平方公里土地創造的GDP,反映的是一個地方的經濟密度和活力。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中國大陸地區已經有20個城市的地均GDP超過了1億元/平方公里,比上一年增加了兩個。其中最高的深圳,其本土地區(不含深汕合作區)地均GDP達到了11.2億,是我國首個地均GDP超過10億大關的城市。
珠三角最為密集
統計顯示,地均GDP超過1億的20個城市中,有18個位於沿海地區。其中,第一名的深圳本土地區(不含深汕合作區),去年地均GDP達到了11.21億元,是第二名上海的兩倍多,也是我國第一個地均GDP突破10億大關的城市。
數據顯示,深圳本土土地面積為1997平方公里。同為一線城市,上海面積6300多平方公里,北京是16800多平方公里,廣州是7300多平方公里。也就是說,深圳大緻相當於北京的八分之一,或上海、廣州的三分之一,是目前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市域面積最小的。但在如此狹小的土地空間之上,去年深圳本土的GDP達到了22391平方公里,排在上海北京之後,廣州之前,穩居第三。
發展至今,如果扣除山體等生態控製區域,深圳目前可供開發的土地空間已經基本飽和,因此,深圳産業也在加速外溢。這種情況下,深汕特别合作區的簡歷,為深圳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去年9月7日,廣東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了深汕特别合作區體製機製調整等工作,該合作區調整為深圳全面主導。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深汕特别合作區的GDP數據納入深圳GDP計算。
深汕特别合作區上距離深圳市中心大約100多公里,面積達到了468平方公里。加入深汕合作區之後,深圳總面積達到了2465平方公里,GDP達到了22438億元,地均GDP為9.1億元,預計包括深汕合作區在内的新深圳地均GDP今年有望突破10億大關。
除了深汕合作區,今年4月,深莞惠經濟圈(3+2)黨政主要領導在一次聯席會議上提出,參照深汕特别合作區有關做法,規劃建設一個區域協同發展試驗區,促進三地協同發展。
深莞惠協同發展試驗區也是深圳産業外溢的又一個體現。該試驗區參照深汕特别合作區有關做法,推動在東莞、惠州鄰近深圳地區劃出一定區域,規劃建設跨行政邊界的功能協調、産業互補、成果共享的區域協同發展試驗區。試驗區地區生産總值、稅收存量歸當地所有,增量部分由三地政府在協商基礎上按比例分成,提升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
深圳之後,上海的地均GDP高居第二,達到了4.75億元。去年上海GDP達到了30133.86億元,成為我國首個突破3萬億元大關的城市。上海市統計局總經濟師湯匯浩表示,GDP突破3萬億元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性成果,也是上海經濟的新起點。但更重要的是在新起點上追求高質量的發展,提高上海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
第三名的東莞也取得新突破,去年該市地均GDP達到了3.08億元。作為“世界工廠”,以勞動密集型産業為主的東莞近幾年加快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經過數年努力,東莞經濟活力顯著增強,質量效益大幅提升,東莞轉型已抵達向質變突破的“關口”。
按照規劃,未來東莞將以建設智能製造強市、建設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東莞段、建設開放型經濟強市為牽引,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製,向創新型一線城市挺進,努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先進製造業中心。
在前十名中,唯一一個不在珠三角和長三角的城市是海西經濟區的廈門,去年地均GDP達到了2.56億。這個東南沿海風景十分優美的城市,與深圳一樣,30多年前設立經濟特區時,政策規定是一個經濟特區隻能帶一個縣,因此廈門總面積也在2000平方公里以内,僅為1699平方公里。由於發展空間較小,土地供應較少,廈門的房價水平也比較高。
相比上一年度,今年地均GDP億元新進成員為鎮江和寧波,均來自長三角。在沿海18個超過1億元的城市中,8個位於長三角,6個位於珠三角(小珠三角概念),其中前5名中,珠三角獨佔3個,深圳、東莞和廣州分列第1、第3、第4位,可見珠三角是我國GDP密度最高的地區。
實際上,如果加上毗鄰的港澳,則珠三角的GDP密度還會更高。去年香港和澳門的GDP分别達到了23049億和3400億元,地均GDP分别為20.87億和103億元。擴大到整個粵港澳大灣區來看,大灣區由“9+2”城市組成,即(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9市和香港、澳門2個特别行政區,土地面積合計約5.6萬平方公里,2017年大灣區11城GDP之和已經達到了10.22萬億元,地均GDP達到了1.82億元。
粵蘇領銜中西部省會閃亮
今年,地均GDP億元城市新進成員為鎮江和寧波,都來自長三角。
如果以省份來看,地均GDP過億元的城市中,來自廣東的最多,達到了7個,除了珠三角地區的深圳、東莞、廣州、佛山、中山和珠海外,來自粵東地區的汕頭也名列其中,達到了1.14億元。其實,汕頭也是我國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第一財經記者統計顯示,去年汕頭的人口密度達到了每平方公里2717人,僅次於深圳、上海和東莞,位居全國第四。
在廣東後,江蘇有5個城市入圍,分别是無錫、蘇州、南京、常州和鎮江。其中蘇南的無錫和蘇州地均GDP都超過了2億元。
不過,同樣是東南沿海最發達的地區,浙江隻有嘉興和寧波兩地地均GDP突破億元大關。這里面的主要原因在於,從自然地理條件來看,浙江山地多,浙南、浙西等地都是丘陵地帶,山地多,平地少,所以人口和經濟密度自然就不如蘇南和珠三角。尤其是省會杭州,山地和丘陵面積就佔了三分之二,所以杭州的GDP密度隻能位列各城市30位左右。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北京,盡管北京總面積超過了1.6萬平方公里,但山地面積佔比就達到了62%,因此北京的GDP密度僅位列第11位。但是如果隻計算主城區的GDP密度,北京和杭州都將可以名列前茅。
在沿海之外,來自中部地區的武漢和鄭州地均GDP也超過了億元大關,這兩座城市都已經進入到國家中心城市的行列,都是中部人口大省的省會。其中武漢以1.56億元位居第12位,鄭州以1.23億元位居第16位。
作為中西部人口大省的省會,在工業化和城鎮化提速的情況下,這些城市的GDP密度也會隨之迅速提高。以鄭州為例,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院長耿明齋對第一財經分析,鄭州人口快速增長,城市高速擴張,主要因素是,河南人口規模很大,城鎮化水平又相對滞後,到2017年才剛突破50%,比全國低了8個百分點。城鎮化滞後,這也意味著發展潛力很大,目前河南處在高速城鎮化的階段,使得各種要素不斷向鄭州集聚。
從去年的數據來看,接下來,地均GDP億元城市的新進成員很可能是青島和成都,這兩個城市目前地均GDP都超過了0.95億元,今年有望進入到億元大關的行列,如此一來,作為山東第一大城市,青島有望成為山東第一個地均GDP突破億元大關的城市。成都也有望成為西部地區第一個地均GDP突破億元大關的城市。
來源:第一財經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