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報告】東方匯理:高利率強美元為長線投資者提供切入點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9-14 15:14
全球金融海嘯十周年之際,東方匯理發表報告,指出自雷曼兄弟倒閉觸發大蕭條後,至今已是十周年,這讓環球經濟跌進自1930年以來最大的經濟危機深淵,並遺留4項不確定性。
1. 消失的去槓杆。雖然至今債務累積速度有所放緩,但難言去槓杆在絕對值上曾經出現過! 現時債券市場面對人為造低的息率,以及更脆弱的環境。對投資者而言,他們應更關注流動性、投資者結構等市場風險,多於通脹引發高息的風險。
2. 流動性的兩面。雖然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充斥著宏觀過剩流動性,然而微觀的市場流動性則在惡化,並扭曲了投資者的結構。例如高息市場,正由機構投資者轉移到零售投資者。這是後危機時代監管機構加強對銀行監管結果,銀行風險在下降,然而風險或已移向投資者方向。
3. 仍未明確的副作用。應對金融危機的宏觀政策,是透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大規模地刺激增長;至今危機的影響程度遠較預期為長;並製造了一個通縮的環境。
4. 不平等和不穩定因素在增加。工資上漲不復見,金融市場出現復蘇景象,但實體經濟未有起色,資產通脹已替代了物價和工資通脹;企業盈利在增加,但本地收入在縮減;並對民生帶來負面影響。政治體制的缺失令不平等擴濶,民粹主義因而愈獲得支持。這對投資者帶來挑戰,包括不可預計的政治,歐洲移民問題,中國崛起導至權力再平衡,均對金融市場帶來波動。保護主義正抬頭,全球化成為了疑問。新環境下,以往環球貿易的投資策略要有所調整。
新環境下,報告認為投資者面對更廣義的風險,不單止過往的波動性,還有流動性。不過投資者不用過於保守,但主題要有輪替,增加聚焦於西方核心,及發掘市場錯配作為切入點。此外,還要重估資產類別中新湧現的風險。後危機時代,經歷過歐洲政府債務危機後,政府債券不再視作為全無風險;低息環境下,債券回報亦在下降。投資者更要加強分散投資,周邊債券及新興市場短期內或會受挫;未來還要面對高利率和強美元的威脅,這次價格調整將為長線投資者提供切入點。
報告重申,這個時候不用過於保守,而是選擇性活躍,對風險有所警惕,及增加資本儲存。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