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儲蓄險若再降息與定存利率相去不遠 一個原因仍有優勢
鉅亨網記者陳蕙綾台北 2019-07-07 13:30
近年來,壽險業者大量銷售高利儲蓄險,導致保費收入過度成長,為了因應 IFRS 17 號公報,金管會出手管制調整商品結構,各壽險公司 7 月再度調降利變保單的宣告利率,若再降息恐怕就與銀行定存的利率相去不遠,但其實儲蓄險因為不需繳稅,因此對某些族群來說,仍有比定存更具吸引力的價值。
台灣人有多愛買儲蓄險?根據金管會保險局統計資料顯示,2018 全年新契約保費收入高達 1.17 兆元,其中儲蓄險占市場高達 7400 餘億元,占市場比重高達 54%。
不過,台灣保險業預定於 2025 年正式接軌新會計準則 IFRS 17,保險業的負債須採「公允價值」評估,這種高利保單,深受利率波動影響,若利率大降,儲蓄型保單的保險合約服務利益(CSM)成為負數,對保險公司來說就是賠錢商品,且將直接反映在財報上。正因為如此,因應 IFRS 17 號公報,金管會出手對高利保單開刀。
各壽險公司從今年 4 月起,開始調降利變保單宣告利率,6 月、7 月都見到保單降息潮,目前新台幣計價的儲蓄型保單 IRR(內部報酬率) 只有 2% 多,若再降息恐怕就與銀行定存利率相去不遠,加上定存解約容易,且只有利息減少的損失,儲蓄型保單通常有閉鎖期,提前解約需支付解約費用,可能損及本金,若是剛買就解約,損失更慘重。
在儲蓄險的利率愈來愈低,解約又缺乏彈性的情況下,儲蓄型保單的吸引力恐愈來愈薄弱,不過,相較於定存利息所得逾一定門檻就需繳稅,以及要繳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儲蓄險沒有這些稅負問題,尤其透過保險受益人的指定,還能達到財富傳承的目的,對某些族群來說,仍然比定存有優勢。
- 利率避險神器!活用利率期貨交易策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