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技術資訊月刊〉台生材正式上櫃
工業技術資訊月刊 2019-07-06 14:00
腦袋破洞可以用泡沫式人工腦膜來補!腦血管塞住就靠幫浦來通!這不是開玩笑,工研院生醫新創公司台灣生醫材料公司,鎖定臨床需求、發揮創意所研發的這兩項醫材,已分別取得台灣與美國的上市許可,即將攻占腦手術醫材的龐大商機。
生醫科技近年出現飛躍進展,台灣具備完善的醫療體系、及亞洲首屈一指的醫療水準,加上製造業高度發展,擁有獨門絕技的隱形冠軍林立,創造出台灣生醫產業的獨特優勢。自工研院新創成立的台生材,創業 7 年後,靠著精準選題、新穎設計與跨域技術整合,產品「泡沫式人工腦膜」與「腦血管栓塞血塊吸引移除幫浦系統」已分別獲得台、美 FDA 上市許可,公司將於 6 月由興櫃轉上櫃,成為工研院醫材領域首家新創上櫃公司。
掌握需求 跨域整合是成功關鍵
「醫材新創公司要走到上市,氣要夠長。工研院新創成立的台生材總經理廖俊仁與其研發團隊,歷經多年努力有此豐碩成果,代表他們不僅氣夠長,還很有力氣,對工研院來說,更是很大鼓勵!」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對台生材讚譽有加,不僅瞄準市場與臨床需求,更翻轉傳統創業思維,打造「台灣研發、全球代工」模式。以「腦中風血栓負壓移除導管系統」為例,當中關鍵的鎳鈦導絲,是台生材結合台灣半導體晶圓技術優勢,台灣設計開發,利用美國成熟醫材產業鏈代工製造,再經由美國合作夥伴 Incept 銷售,將成為全世界唯二的腦血管手術的鎳鈦導絲。劉文雄表示,這證明台灣已具備足夠研發能量,但要走入市場,還是要藉助全世界的醫材生產鏈,把台灣的研發能量帶到國外,這樣的模式值得繼續努力、複製。
與台生材有多年臨床合作經驗的輔大醫院副院長江清泉分析,台生材在產品研發過程中,與神經外科、骨科醫生密切合作,掌握臨床上的需求與痛點,再以此做出創新研發設計,是成功關鍵。例如,為解決腦手術後腦膜黏合與腦脊液滲漏問題,「泡沫式人工腦膜」以泡沫髮膠為靈感來源,將二氧化碳打進膠原蛋白形成泡沫,塗在腦部傷口處,膠原蛋白接觸體溫數分鐘即可凝固,不僅不沾黏也容易密合,完美解決術後感染問題。
為了尋找裝載二氧化碳與膠原蛋白的鋼瓶,台生材找上台灣的隱形冠軍,將原本用於氣泡水、玩具槍的 25 元鋼瓶,升級為高單價生醫醫材,帶動傳產升級。
不只 Me-only Me-better 產品也有大機會
生醫領域不僅比技術、比創意,還要比選題。台生材總經理廖俊仁表示,泡沫式人工腦膜為全球首創,屬於「Me-only」的產品,有時是靠靈光一閃,但原創產品研發不易,時程較長,其實只要切中市場需要,「Me-better」產品也能大有斬獲。
台生材所研發的「腦中風血栓負壓移除導管系統」就是一例。美國每年腦中風病人約 80 萬,9 成是由血栓阻塞所引起,傳統醫療多使用化學性的血栓溶解劑,但其效果因人而異;物理性移除血塊,將是未來更好的醫療選擇。此系統由腦血管栓塞血塊吸引移除幫浦系統與導引腦部血管手術之鎳鈦導絲所組成,前者已獲 FDA 認證,後者也力拼明年取證。僅 0.35mm 的鎳鈦導絲前段,運用台灣半導體的晶圓切割技術製成,相較於既有的介入性導管手術所使用的彈簧導絲,更具競爭力。
台灣進入高齡社會,每 2 人中就有 1 人患有退化性關節炎。台生材的「退化性關節炎組織修復再生產品」,將受損的軟骨組織於開刀房中取出,浸泡特殊配方酵素,1 小時內即可活化軟骨細胞組織,植回原位,於患者體內再生,只需開 1 次刀,也無須離開手術室,改善過去先開刀取出自體組織,經過複雜的體外培養細胞後,再開刀植入細胞需開 2 次刀的作法。這項創新醫材預計今年進行人體試驗,鎖定規模高達 59 億美元的全球市場。
從泡沫式人工腦膜到退化性關節炎組織修復,台生材專注於臨床手術中未被滿足的需求進行創新醫材研發,整合台灣 ICT 產業、製造業精密工藝與國際高階醫材製造鏈,建立「台灣研發設計、全球代工製造」的商業模式,讓台灣研發能量被看見,引領台灣成為醫材創新的領導者。
轉載自《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第 330 期 2019 年 06 月號,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利率避險神器!活用利率期貨交易策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下跌三黑K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