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鉅亨新視界

〈觀察〉 金融業搶資金回流商機 打造差異化才有利可圖

鉅亨網記者郭幸宜 台北 2019-09-01 15:0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金融業搶資金回流商機,打造商品服務差異化才有獲利可圖 。(鉅亨網資料照)

美中貿易戰加上全球反避稅浪潮,迎來台商資金鮭魚返鄉,讓銀行燃起新希望,期盼能因此挹注財富管理業務,但銀行更該思考的是,要如何打造商品服務差異化,擺脫過去一窩蜂與殺價搶客的老毛病,才能將商機轉換成貨真價實的獲利。

台灣銀行家數過多,Overbanking 造成商品同質性高,各家銀行服務模式、銷售商品幾乎一模一樣,再客戶有限的情況下想要爭取客戶青睞,經常搬出價格優勢,不是加碼給存款優惠就是卯起來殺價搶客,結果犧牲的就是收益與獲利表現。


商品同質性高另一個風險是,當市場景氣反轉或政策調整時,銀行的收益表現也會跟著明顯波動,以儲蓄險保單為例,過去幾年在銀行通路大力推展下,成為銀行手續費主力來源,財富管理來自保單銷售手續費比重高達 7 成以上,但隨宣告利率下滑,導致買氣轉弱,銀行手續費收入也因此受衝擊,上半年銀行手續費衰退,幾乎都與保單買氣衰退有關。

而銀行為彌補儲蓄險保單的手續費缺口,紛紛改推「連結目標到期債基金」的投資型保單,也因為銀行、保險業卯起來狂賣,還一度驚動金管會將相關銷售列為金檢對象。

以目前政策態度與市場態勢來看,儲蓄險保單未來對銀行收益貢獻將逐漸弱化,現階段雖有投資型保單可以幫忙撐場,但可以預見的是,在景氣成長動能趨弱,加上美中貿易戰干擾,萬一景氣反轉直下,勢必削弱投資型保單買氣,屆時對銀行手續費收益來說,無疑是一大衝擊。

這波資金回流浪潮,部分匯回金額允許可投資金融商品,對銀行來說固然是值得把握的潛在商機,但如果市場仍是隨波逐流,什麼流行就狂賣某類商品,將策略重心單押某類商品,最後恐淪為白忙一場,無法如願挹注在實質收益上。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