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定調供給側改革路徑 或顛覆西方學派統治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2-14 15:50
和訊網訊息 諾獎得主科斯教授5年前的預言,正在從夢想照進現實。
12月13日,《新供給經濟學》新書發布會暨“供給側改革理論研討會”在北京召開。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經過兩年多的辛苦工作,終於結出了碩果。
“在過去,經濟學曾是英國主導的一個學科,現在美國成為了經濟學的主導。如果中國的經濟學家能夠有正確的態度,那么經濟學就會成為中國主導的一個學科。”科斯說。
這也是一大批中國經濟學人長期的夢想。“中國社科科學院原副院長李揚早在20多年前就提出過這個夢想。”中國民生銀行(600016,股吧)研究院院長黃劍輝告訴和訊網。
賈康不同於一般的經濟學專家,他不僅是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還多次受到朱镕基、胡錦濤、溫家寶、李克強等中央領導邀請參加經濟工作座談會。2013年發起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和“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中央決策在兩年后開始受到重大影響。
今年11月10日,習近平主席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指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9天后,習近平又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發表演講時表示:“要解決世界經濟深層次問題,單純靠貨幣刺激政策是不夠的,必須下決心在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給體系更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
11月1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召開“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會議時強調,要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促進產業邁向中高階。12月2日,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工作專家座談會時再次強調,未來在結構性改革問題上,需要從供需兩端雙向持續發力,不能“一頭沉”,要做到經濟發展動能的平穩換擋。
賈康則認為,西方主流經濟學派認知框架存在不對稱性,無論是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還是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都在理論框架假設了供給環境,主要強調的只是從需求側進行管理。即使是影響力巨大的“華盛頓共識”,也拒絕在供給側做深入分析,在理論聯系實際時無法做到有效的校正還原。
“美國在金融危機中對待雷曼兄弟、花旗和兩房的做法,是一種典型的政府區別對待的供給操作,但這些重要的實踐,至今還基本處於與經濟學經典學術文獻和主流教科書相脫離的狀態。”賈康說。
具體到美國資訊高速公路、頁岩氣、3d列印等供給側產業政策,賈康認為同樣存在實踐上可圈可點,但經濟學研究中相當薄弱和滯后,被美國推崇的經濟學文獻和理論界代表人物都很少提及。
黃劍輝則表示,全球危機在呼喚中國新供給經濟學。“全球復甦動能不足表面看是需求不足,深層次原因還在供給側,走出全球危機就需要擺脫對需求管理政策的過度依賴,我認為供給側改革不光是中國的要務,也是其他國家的要務。”
在書中,賈康鮮明地提出了新供給經濟學的政策主張,這或許會成為未來中央決策的重要參考。“簡而言之就是‘八雙五並重’,即創新創業、新型城鎮化和產業優化、結構性減稅和減少行政審批、擴大向亞非拉的開放和擴大優質高效的投資規模、人口政策轉變和國有資產轉置、國企民企雙進步、政府市場作用到位、價財稅改革與金融創新配套改革。”
從更大視野方面,新供給經濟學提出,要“五年規劃”與“四十年規劃”並重,研究制定基於全球視野的國家中長期發展戰略;要“法治經濟”與“文化經濟”並重,積極打造國家“軟實力”;要“海上絲綢之路”與“路上絲綢之路”並重,有效應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演變;要柔性參與tpp與獨立開展經濟合作區談判並重,主動參與國際貿易和投資規則的制定;要高調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與低調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並重,搶占全球競爭的戰略制高點。
- 貿易戰再起 新興市場債券還能投資嗎?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