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李興: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比較分析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2-22 08:23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國際關係學教授、亞歐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中亞俄羅斯區域研究;歐亞地區戰略與國際關係學。本文摘自《國關國政外交學人》。

內容提要

“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都是歐亞跨地區發展的方式;都以發展經濟、提高民生、內外聯通、互聯互通為主要內容;都包括亞歐中心地帶——中亞和俄羅斯;都有歷史和現實基礎,具有陸權思維;兩者分別是中俄的國家大戰略,有利於促進亞歐合作和南南合作;都受到交通基礎設施、三股勢力的掣肘;都受到烏克蘭危機的負面影響;美國均不支援;兩者發展都任重而道遠。同時,由於兩者性質、目標、推動者、參與者不同,其手段、范圍、影響、受益者也有所不同,並存在資源、吸引力、影響力等方面的競爭。兩者可以並存不悖、優勢互補,形成建設性的伙伴關係,從而對接合作,相得益彰。合作可以大於競爭,機遇可以大於挑戰。中俄從宏觀的國際戰略協作,到具體的地區戰略對接,是兩者有望並能夠成功合作的基礎。
特別鳴謝北師大國關學友為“國關國政外交學人”微信公眾平臺推薦獨家優質稿件,助力學術公益事業 祝進步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聯盟關係研究”(14bgj039)和北京師范大學自主科研重大項目 "一帶一路’與亞歐區域關係研究”成果。

“絲綢之路經濟帶”(以下簡稱絲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以下簡稱歐亞聯盟)

作為一種地區經濟合作倡議和地區經濟一體化組織,既有很多相似之處,又各有不同之點,並且都在實踐和發展、變化過程中。

對其特點和機制進行比較研究,進而對其相互關係及發展前景進行分析,其實目前條件並不是很成熟,得出的結論也定有不完善之處。本文只是做一個嘗試

對其特點和機制進行比較研究,進而對其相互關係及發展前景進行分析,其實目前條件並不是很成熟,得出的結論也定有不完善之處。本文只是做一個嘗試

1絲路經濟帶與歐亞聯盟相似之處分析

從上海合作組織到絲路經濟帶,從獨立國家聯合體到歐亞聯盟,兩者分別是中俄兩國最高領導人親自提出來的國家大戰略,也可以說是兩國周邊外交的重要內容和優先方向。

絲路經濟帶與歐亞聯盟提出的時間幾乎相同:

都是冷戰后21世紀之初,並經歷了一個演變的過程。兩者提出的背景有相似性:對俄而言,有北約、歐盟東擴以及ttip(跨大西洋(600558,股吧)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transatlantictradeandinvestmentpartnership,簡稱ttip)出臺,從西邊擠壓俄羅斯;對中國而言,美國高調重返亞太,挾tpp(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關係協議,trans-pacificpartnershipagreement,簡稱tpp)的談判和美日同盟的加強,從東邊對中國構成壓力。

兩者都是歐亞地區廣義的經濟一體化、地區一體化的方式之一,以發展經濟、提高民生為主要內容,具有地緣經濟的因素。兩者均有歷史基礎:對於中國來說,遠的有絲綢之路,近的有上海合作組織;對於俄羅斯來說,有沙俄和蘇聯時期的統一國家的歷史,有歐亞主義思潮的深遠影響和獨立國家聯合體、歐亞經濟共同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的實踐。

從地域來看,兩者在亞歐中心地帶——

中亞和俄羅斯重合,其中,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都是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作為上合組織觀察員國的蒙古、阿富汗、白俄羅斯、伊朗,以及一些與俄羅斯、歐亞聯盟傳統友好的國家,如印度、越南、埃及、土耳其,同時也是絲路經濟帶沿線國家。

從文明視角出發,兩者均具有跨文明對話的性質。絲路經濟帶囊括儒教、伊斯蘭教、印度教、東正教、天主教,歐亞聯盟內有東正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從國家間關係來看,兩者都具有大國與中小國關係的內容。如絲路經濟帶中中國與中亞、中東國家的關係;歐亞聯盟內俄羅斯與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以及亞美尼亞的關係。

兩者中既有wto成員國,也有非wto成員國

兩者表面看似乎都有些突如其來,其實並不偶然,都有歷史和現實基礎,具有大陸—陸權思維的影響。

從戰略角度看,兩者均是新時期中俄兩國的歐亞大戰略,都是由最高領導人親自提出來的,符合中俄兩國的國情和國力,既不是全球性的,也不是國別性的,而是地區性、政府間的,是未來10年兩國對外戰略的主攻方向,也是兩國經濟外交和周邊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都有內外聯通、發展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內容和特點。

兩者的動力來源相似,即都是由國家和政府主推。從推進方式來看,兩者都是雙邊和多邊方式並存,經濟與安全雙軌,歷史與現實結合。

兩者都需要爭取成員國民心和內部因素支援;都與上合組織、獨聯體、亞投行甚至金磚國家機制有關聯;兩者的建設都有利於貿易便利化,能促進亞歐合作和南南合作;都受到了交通基礎設施、三股勢力的掣肘;兩者中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烏克蘭是重要環節,兩者的發展都受到了烏克蘭危機的負面影響。

從外部環境看,兩者都面臨來自外部因素的干擾與競爭,如美國的tpp、ttip、“新絲綢之路計劃”、歐盟的“東方伙伴關係”、日本的“絲綢之路外交”、韓國的“歐亞計劃”等。

美國對兩者既不支援,也不看好,因為兩者都被視為美國倡導的“新絲綢之路計劃”的競爭對手,是對美國重返亞太以及推進tpp、ttip“兩洋戰略”的對沖和抵消。兩者的發展都與亞歐大陸橋、歐亞本身的發展相關聯。兩國高層達成共識,兩者要相互借重,相互補充,相互對接合作。

同時,兩者都有風險,包括經濟、安全、政治方面的風險,都面臨不小的挑戰,都任重而道遠。

2絲路經濟帶與歐亞聯盟不同點比較

2絲路經濟帶與歐亞聯盟不同點比較

由於兩者提出的背景、性質、目標、功能、推動者、參與者不同,其手段、范圍、影響、受益者也不盡相同。歐亞聯盟是普京為第三次競選總統而於2011年提出的,絲路經濟帶是2013年9月習近平訪問哈薩克斯坦時提出的。如果說普京提出歐亞聯盟設想或多或少是競選俄羅斯總統的應時之需,那么習近平提出絲路經濟帶倡議,則是與實現“中國夢”相聯系的,是作為實現“中國夢”的戰略和規則。

絲路經濟帶的提出和形成需要兩個條件:一是交通技術水平特別是陸地交通技術水平的提高,二是世界經濟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因此,絲路經濟帶提出的背景比歐亞聯盟更深刻,格局更大。如果說歐亞聯盟是建立在傳統的地緣經濟、政治基礎上的,是以傳統的方式來謀求地區中心和強國地位,那么絲路經濟帶則是以現代方式來講求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從機制上看,歐亞聯盟是一體化機構,具有國際機制的特點,而絲路經濟帶實質上是“便利化”,沒有機制保障,所以具有一定的脆弱性、不確定性。兩者機制基礎不同。

歐亞聯盟是典型的國際組織,雖然是新興的,其機制努力的方向是“硬機制”,包括法律機制、決策機制、組織機制,設有專門的、國際化的秘書處,隊伍龐大、專業、正規。

絲路經濟帶不是國際組織,不具備國際組織的“硬機制”,也不是實體,盡管中國設有“一帶一路”辦公室,但它只能協調國內各部委、中央和地方關係,規模小,具有中國國別性質,是具有一定靈活性的“軟機制”。因此,歐亞聯盟工作的深度、難度比較大,絲路經濟帶工作的廣度、容量比較大。

從歷史上看,古代“絲綢之路”,以中國為重鎮,經過中亞、中東、俄羅斯現今的國土和影響所及的范圍。“絲綢之路”衰落的原因是近代以后海路和鐵路的興起。從資源和影響力來看,絲路經濟帶與歐亞聯盟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

就經濟一體化的程度來看,歐亞聯盟高於絲路經濟帶,歐亞聯盟是國際組織和機制,絲路經濟帶是構想和倡議。從包容性來看,絲路經濟帶高於歐亞聯盟,絲路經濟帶涵蓋地域大於歐亞聯盟,包括了歐亞聯盟。二元對立情結(來源:烏有鄉)

絲路經濟帶包括俄羅斯、中亞,歐亞聯盟則不包括中國。從發展方向來看,歐亞聯盟自北向南,絲路經濟帶自東向西。


絲路經濟帶包括俄羅斯、中亞,歐亞聯盟則不包括中國。從發展方向來看,歐亞聯盟自北向南,絲路經濟帶自東向西。

歐亞聯盟是“塊”、“區”,而絲路經濟帶是“帶”和“片”。

兩者在歐亞區域的地理范疇也不完全一樣,歐亞聯盟主要集中在亞歐中心地帶,絲路經濟帶則橫貫亞歐大陸,包括歐亞東西兩端、中心和周邊。

就區域反應來看,歐盟反對歐亞聯盟,但不反對絲路經濟帶,蓋因歐盟視前者為潛在的對手,視后者則為可以合作的對象。

烏克蘭危機在某種意義上體現了歐亞聯盟與歐洲聯盟的競爭。

從內容的性質來看,歐亞聯盟有經濟政治內容,經濟一體化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形成政治聯盟,絲路經濟帶則主要是經濟內容,不突出“政治帶”,體現了經濟上的自信、政治

上的低調和求同存異。

從推力來看,歐亞聯盟可以說是俄白哈三國領導人(普京、納扎爾巴耶夫、盧卡申科)共同提出,以俄羅斯為主導,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為主力。絲路經濟帶由中國提出,中國不謀求單一勢力范圍和領導地位。

歐亞聯盟主要局限於獨聯體,優先為獨聯體國家,並且都是轉型國家,國家成員有限,俄羅斯為創始主導國,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為創始成員國,吉爾吉斯斯坦、亞美尼亞、塔吉克斯坦等為普通或候選成員國,蒙古、越南、印度、土耳其、敘利亞、埃及、安哥拉等可能成為外圍聯系國。

歐亞聯盟具有政治色彩,采用抱團取暖,取“防守”態勢。絲路經濟帶連接歐亞,包括中國、獨聯體、中東、南亞、歐洲、北非,其中大多為發展中經濟體,也包括發達經濟體,如歐盟,絲路經濟帶可以說是范圍更廣大、程度並不高的亞歐一體化,其目標是建立自由貿易區。

絲路經濟帶是宏大的經濟構想,倡導互利共贏,呈“擴張”態勢。絲路經濟帶以上合組織為平臺,以中國特別是中國西部為發端,以中亞、俄羅斯地區為核心,以歐洲為遠端。歐亞聯盟以獨聯體為平臺,以關稅同盟為核心。歐亞聯盟側重於法律機制、組織機制建設,絲路經濟帶側重於協調機制、規則機制建設。

在手段方面,歐亞聯盟以俄羅斯為主導和核心,經濟與政治是聯結的,傾向於從多邊到雙邊,體現了俄羅斯作為一個傳統大國的歐亞戰略。絲路經濟帶傾向於經濟與政治分離,中國愿意發揮支援、推動、引領作用,但不刻意追求、奪取主導地位,從雙邊到多邊,倡導多元共生,共同推進,共商、共用、共護,合作共贏。

相比之下,絲路經濟帶更開放、更大氣、更長遠,體現了崛起的中國的自信和擔當。

絲路經濟帶與歐亞聯盟的目標不同。歐亞聯盟是經濟力量和政治力量的整合和擴大,是以歐洲聯盟為標準,以尋求世界經濟政治重心一極為目標,因而與歐洲聯盟有競爭關係。

絲路經濟帶是經濟總量的擴大和質量的提升,以tpp和ttip為參照,是歐亞經濟合作的平臺,因而與tpp有競爭影響力的一面。就過程而言,從俄白聯盟到關稅同盟,再到歐亞經濟聯盟,期間有歐亞經濟共同體的實驗,關稅同盟是其基礎。

而使投資貿易便利化,加強經濟技術合作,建立自由貿易區,是絲路經濟帶的三部曲。也就是說,建立自由貿易區是歐亞聯盟的基礎,同時也是絲路經濟帶的目標。絲路經濟帶的基礎是互聯互通。

歐亞聯盟體現了俄南向發展,方向大體是自北向南,絲路經濟帶則體現了中國的西向進取,發展的方向是由東向西。兩者的交匯點就在中亞和俄羅斯。從內容來說,歐亞聯盟是比較明確的,有程式化的路線圖,而絲路經濟帶則比較靈活、務實,包括六大經濟走廊。

從日程來看,歐亞聯盟有明確的時間表,而絲路經濟帶則有始無“終”,結束的時間並不明確,可長可短。絲路經濟帶與歐亞聯盟的功能結構不同。國家間經濟合作主要涉及兩個層面,即以能源、軍工、高新技術等為核心的戰略經濟層面,和以商品貿易、商業投資為主的市場經濟層面。

絲路經濟帶的功能結構主要表現為戰略經濟層面合作推動市場經濟層面合作,而戰略經濟領域合作的質量是建設絲路經濟帶的關鍵,能源合作是絲路經濟帶建設的突破口。歐亞聯盟則是以市場經濟層面合作為基礎,進而實現成員國在戰略經濟領域的一體化,相互全面開放海關,采取統一關稅,比如吉爾吉斯斯坦的務工者在歐亞聯盟成員國內將可以自由流動,不需要再受考試和配額等一系列的限制。

歐亞聯盟的經濟規則更具體、細致。現階段,歐亞聯盟的主要工作方向是以市場經濟和wto規則為基礎,盡最大可能建立統一經濟空間,在本地區實現商品、服務、人員與資本的自由流動。歐亞聯盟同時具有傳統地區主義與新地區主義的特點。

具體而言,歐亞聯盟對內實行傳統地區主義,建立關稅同盟,取消內部市場壁壘,建立統一市場(這與歐共體歷史上類似);對外則實行新地區主義,廣泛推銷歐亞中心地區市場,與外界建立自貿區,最大限度擴大本地區商品的國際市場,反過來也為本地區發展尋找外力支援。


具體而言,歐亞聯盟對內實行傳統地區主義,建立關稅同盟,取消內部市場壁壘,建立統一市場(這與歐共體歷史上類似);對外則實行新地區主義,廣泛推銷歐亞中心地區市場,與外界建立自貿區,最大限度擴大本地區商品的國際市場,反過來也為本地區發展尋找外力支援。

然而在能源領域,歐亞一體化進展並不如意。俄哈都是能源指向型經濟,油氣出口是國家gdp的重要來源,能源企業在國家政治經濟生活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因此,相似的發展模式導致兩國在國際能源市場上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這種競爭關係反過來又影響兩國的一體化戰略。

而在絲路經濟帶上,則明顯並存三個世界上最豐富的產油區——中東、中亞、西伯利亞,以及世界第一大石油生產國、出口國,第一大天然氣出產國、出口國,以及世界上主要能源消費和進口大國,如中國、歐盟、印度,等等,這就存在著極大的合作互利空間。

歐亞聯盟以主權國家為基本單位和行為體(如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等),主要是以整個亞歐中心為核心的一體化。絲路經濟帶是跨國別、跨地區、跨洲際的,以地區為單位和行為體,一國內部不定區域都參與,主要是以整個亞洲為核心的一體化。歐亞聯盟涉足深,工作難度大。絲路經濟帶涉及面寬,工作量大。歐亞聯盟有3~5個國家,覆蓋約3億人,主要在亞歐中心地帶。

絲路經濟帶涉及20多個國家,覆蓋約30億人,橫貫亞歐的中心和邊緣,陸海兼備,其面積、幅員、規模、挑戰和風險都遠遠超過歐亞聯盟。在民心工程、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理論建設和推廣等方面,歐亞聯盟有基礎和優勢,而絲路經濟帶基礎比較弱,工作量大,並且復雜多變。

歐亞聯盟成員曾經是一個共同的國家(沙俄或蘇聯),有共同的語言(俄語)和歷史,有共同的交通基礎設施、石油天然管線,有共同的貨幣(盧布),還有自由貿易區。絲路經濟帶有一定的歷史基礎,但現實聯系要薄弱得多,包括多民族、多國家、多地區。

絲路經濟帶當然包括新疆,甚至青藏,新疆為其核心樞紐。歐亞聯盟不包括中國,當然也就不包括新疆、青藏。新疆反恐安全形勢能極大影響絲路經濟帶建設,而對歐亞聯盟則影響不大。

絲路經濟帶不是緊密型一體化合作組織,不會打破現有的區域制度安排。其實現途徑主要是戰略協調、政策匯通,具有高度的靈活性、開放性和包容性。

絲路經濟帶要盡量避免“面條碗”效應,即各種相同功能的機構重合。歐亞聯盟中各成員國則相對緊密。2014年9月,俄羅斯國家杜馬以441票贊成、無人反對的“前所未有力度”批準了《歐亞經濟聯盟條約》,該條約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白俄羅斯總統於2014年5月在阿斯塔納舉行的歐亞聯盟理事會上簽署的。

根據該條約,三國的商品、服務、資金和勞動力將可以自由流動,並且三國將彼此協調經濟政策。該條約經俄、哈、白三國議會批準后,已於2015年1月1日正式生效。絲路經濟帶和歐亞聯盟的配套措施不同,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海上絲綢之路相輔相成,相互配套。總的來說,陸“帶”在前,海“路”在后,陸海平衡,海權服務和服從於陸權。

“一帶一路”以中國鄰國、亞洲國家為優先。如果說歐亞聯盟有配套的話,那就是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絲路經濟帶以上海合作組織為基礎,包括其正式成員國、觀察員國,以及伙伴關係國。歐亞聯盟則是以獨聯體自由貿易協議區、關稅同盟、歐亞經濟共同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成員國為基礎。

歐亞聯盟是地緣經濟與地緣政治的統一。作為冷戰后新成立的國際組織,歐亞聯盟仍然采取傳統方式,以謀求經濟與政治一體、勢力范圍、地區中心和強國地位。不過,歐亞聯盟還是有貿易、投資、能源方面的剛性需求,因此是不會消失的。

絲路經濟帶采用的是現代方式,謀求共同發展,合作共贏,不謀求單一勢力范圍和領導地位。“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邊界,不再是安全隔絕帶、政治隔離帶,而是成為投資、貿易、經濟、金融接觸帶和合作帶。

傳統的邊界、海關安全和主權功能更多地讓位於經濟合作功能。在融資方面,中國有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上合開發銀行、金磚開發銀行等,在資金方面顯然中國比俄羅斯充足。中國為“一帶一路”設計了總共900多個項目,資金8900多億美元。絲路經濟帶與俄羅斯直接相關,倚重俄羅斯,因為“一帶一路”擬建中的六大經濟走廊,與俄直接相關的有2條(中俄蒙、新歐亞大陸橋),間接相關的有1條(中國—中亞—西亞)。

“一帶一路”能否建成,與亞歐金磚國家即中俄印關係甚大。中俄印金磚國家之間的相互關係是推動絲路經濟帶的關鍵力量,金磚合作機制的形成是建設絲路經濟帶的強大助力。相比之下,雖然絲路經濟帶提出時間稍晚,但頗有后來居上的氣勢,社會輿論和國際影響方面似乎比歐亞聯盟更大一些,看好絲路經濟帶的力量相對更多一些。絲路經濟帶也可以說是中國對外進一步開放、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一種嘗試和途徑。

3絲路經濟帶與歐亞聯盟的關係及其前景

對於絲路經濟帶和歐亞聯盟之間的關係,尤其是兩者之間的競爭和矛盾,國內外學界有不少擔心的聲音。筆者認為,兩者在資源、吸引力和影響力等方面確實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但兩者不是零和博弈關係,而是正和博弈,其功能有重合、有交叉,更有互補、有互撐。

中俄兩國高層在絲路經濟帶和歐亞聯盟的相互關係上已經逐漸達成共識,這一共識為兩大戰略的和諧共處與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礎。

2015年3月,俄副總理舒瓦洛夫在中國博鰲亞洲論壇上宣布俄羅斯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還表示愿意在歐亞聯盟的框架下同中國展開深入的合作。這雖然表明俄羅斯還是沒有放棄歐亞聯盟,而是企圖通過亞投行為歐亞聯盟的建設助力,但無論如何,俄羅斯在亞投行申請截止日期前宣布加入,表明俄認同亞投行的規則和中國的主導地位。

目前在亞投行中,中國、印度、俄羅斯這三個亞歐金磚國家是前三大股東。俄方提出,歐亞經濟聯盟實行開放政策,中國既是俄羅斯,也是歐亞經濟聯盟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將來也有極大的可能加入歐亞經濟聯盟。

2015年5月8日,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同普京總統舉行會談。雙方商定,將中方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同俄方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從戰略高度、以更廣闊視野全面擴大和深化雙方務實合作,擴大相互開放,深化利益交融,更好促進兩國發展振興,拓展歐亞共同經濟空間,帶動整個歐亞大陸發展和穩定。

兩國元首共同簽署了《關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以下簡稱《聯合聲明》),表示雙方努力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相對接,確保地區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擴大歐亞經濟空間,加強區域經濟一體化,維護歐亞大陸的穩定與發展。


兩國元首共同簽署了《關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以下簡稱《聯合聲明》),表示雙方努力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相對接,確保地區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擴大歐亞經濟空間,加強區域經濟一體化,維護歐亞大陸的穩定與發展。

《聯合聲明》還表示,要在條件成熟的領域建立貿易便利化機制,建立專家學者對話機制,通過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上海合作組織銀聯體等金融機構,加強金融合作,通過中俄總理定期會晤等機制監督落實進程。

這就為中俄大規模的經濟合作和“一帶一路”建設掃除了政治障礙,提供了政治保障。當然,具體的合作事宜,以及如何貫徹落實,要由各個職能部門和地方政府具體操作。這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細致的多輪博弈和重復博弈的過程,需要建立在市場和機制、合作雙贏和共同發展的基礎上。

2015年7月,俄羅斯烏法“雙峰會”(金磚國家與上合組織“雙峰會”)明確提出,俄羅斯是絲路經濟帶建設的重要樞紐,上合組織是絲路經濟帶與歐亞聯盟對接的重要平臺。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強調,“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已成為新歐亞大陸的象征。

他認為,上合組織與歐亞聯盟已為建立橫貫兩大陸的合作機制打下了良好基礎,“上合組織與歐亞經濟聯盟的橫向結合、與金磚國家的縱向結合,將為經貿發展提供巨大動力,並將為本地區未來進一步聯合提供可能。”

2015年9月3日,習近平會見來華參加紀念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活動的俄羅斯總統普京時強調,中方發展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係和擴大全方位務實合作的方針是堅定不移的。雙方要擴大金融、投資、能源、地方合作,要制定好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長期規劃綱要,落實好合作項目。

9月4號,普京在俄羅斯海參崴首屆東方經濟論壇全體會議上發表演講時說,盡管當前亞太地區經濟存在一些問題,但亞太地區依然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是世界商品、服務貿易最重要的市場。加強同亞太地區相關國家的關係對俄具有戰略意義,俄全球性資源基地的地位可以保障亞太地區國家經濟更快增長。

普京表示,今年(2015年)5月份中俄兩國決定推進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對接合作,為推進歐亞一體化和亞太地區國家加強互利協作提供了新機遇。

中俄兩國對絲路經濟帶和歐亞聯盟的和諧與合作關係的認識不斷深化。歐亞聯盟的組織建設將有利於絲路經濟帶建設。歐亞聯盟統一經濟空間,對外采取統一的經濟政策,有利於中國對它們整體發展經濟關係。

絲路經濟帶是中國在總結、吸收、整合國內外各種關於絲路的主張、倡議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可以說是最具有包容性、可行性和可持續性的國家大戰略構想

兩者的博弈是客觀存在的,然而這種博弈是多層次博弈、重復博弈、正和博弈。俄方對絲路經濟帶經歷了從最初的不理解、懷疑、擔心、疑慮,到逐漸理解、接受、支援,甚至主動要求加入、對接、合作的過程,如提出共同開發遠東地區和西伯利亞。

因此,我們可以推測,“一帶一路”的亮點有可能最先出現在北線(如高鐵、能源、北極航道和扎魯比諾港口等)。作為亞歐中心地帶兩大跨地區發展模式,絲路經濟帶和歐亞聯盟確實存在資源、吸引力、影響力、發展勢頭和前景等方面的競爭,但這種負面的因素不宜過分夸大。雖然近年來中國與俄羅斯、中亞國家的貿易總量下降,中俄西線天然氣管道被“無限期擱置”,歐亞經濟委員會建議對中國工程設備、石油管材征收反傾銷稅,等等。

但是筆者認為,這是全球經濟整體不振,俄經濟因西方制裁陷入萎縮,中國經濟步入下行,“一帶一路”政策尚不到位,有些地方還不明朗,實踐比理論滯后等一系列復雜原因綜合造成的,不是“一帶一路”倡議本身的問題,更不是絲路經濟帶與歐亞聯盟對接合作方針錯了。

更何況,即使經濟發展戰略對接成功,也不意味著所有的問題就沒有了,或者自動消滅了,對接只是從政治上奠定了經濟合作的法理基礎,大量的工作還需要過程和時間,利益的博弈在所難免。近來,俄羅斯盧布、哈薩克斯坦堅戈、中國人民幣不同程度地貶值,從反面為歐亞經濟、金融領域的協調與合作提供了必要性和增長點。

具體來說,筆者認為,目前應加強3“д”工作:диалог(對話)、доверие(互信)、действие(行動)。當前的情況是,диалог(對話)完全沒有問題,доверие(互信)不很充足,關鍵在於действие(行動),因為事實勝於雄辯。

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絲路經濟帶與歐亞聯盟的發展具有極大的相關性,在市場和機制的基礎上,將俄方得天獨厚的資源和能源與中方豐富雄厚的勞動力和資金有機結合,取長補短,共同營造亞歐經濟空間,為中俄戰略協作增加新的增長點,前景是光明的、向好的,對此我們要有充分的信心,要持樂觀的態度。

謀事在人,事在人為,兩者完全可以並存不悖、相互借重、優勢互補。合作可以大於競爭,機遇可以大於挑戰。中俄兩國從宏觀的國際戰略目標,到具體的地區務實協作,是兩者有望並能夠成功合作的基礎。

目前國內存在兩種不正確的傾向。

一種是低估了歐亞聯盟的經濟實力和潛力,沒有看到俄羅斯與中亞國家之間歷史的、天然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緊密聯系,輕視歐亞聯盟;另一種是高估了“絲路經濟帶”的一體化水平和國際影響,以至於附加了原本不該屬於它的困難和風險,給自己造成了不必要的壓力和心理負擔。這兩種情形都是應該注意並克服的。

目前,我們應著重考慮的是如何推動兩大戰略走向具體的合作,早日取得帶來雙贏的具體成果。

筆者建議,在歐亞聯盟中設立中國使團,負責絲路經濟帶與歐亞聯盟的溝通和對接事務,以及政策協調問題(包括經濟的和法律的),同時要密切關注歐亞聯盟成員國國內可能會出現的政治和安全風險,以及其他熱點重點難點問題(包括人民幣國際化)。

我方尤其要加強民心工程和公共外交工作,努力做好絲路經濟帶理論建設和宣傳工作,以使“潤物細無聲”。此外,加強學習亞歐語言,研究亞歐國家,培養亞歐意識,深化亞歐合作,也是我們未來一段時期的主要工作內容。(注釋略)

文章初始來源:《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5年06期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