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大方略:“骨干工程”邁出新步伐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2-23 19:03


本文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編者按:2015年,中國迎來承上啟下的節點。


這一年,中國“十二五”規劃收官,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開啟了向著全面小康的最後沖刺。

這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問題導向和科學思維,以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全域視野和戰略眼光,系統闡述了“習式”治國理政的“四個全面”戰略版面。

這一年,習近平主席在多個外交場合宣示中國信心、建言世界格局:“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繼續為各國發展創造機遇”,“將促進南南合作,帶動南北對話,推動國際治理體系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

歲末年初,溫故知新。人民網(603000,股吧)·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學習路上”欄目梳理了習近平全年的重要講話、署名文章等,通過大數據分析,提煉出這一年被總書記多次提到的高頻詞匯。讓我們跟著這些詞匯,去探尋和讀懂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方略和智慧。今天我們推出第3期,主題為“

全面依法治國”。

學習路上年終報導系列

·“數讀習近平這一年”:習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藍圖

·“數讀習近平這一年”:習近平全面深化改革大時代 (圖為2015年以來習近平談全面依法治國10大高頻詞 數據截至12月15日) (圖為2015年以來習近平談全面依法治國10大高頻詞 數據截至12月15日)

2015年的第一天,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求是》刊發了習近平7000字署名文章——《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文章強調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並從五個方面對全面依法治國進行工作部署。“奉法者強則國強”,翻閱今年關於習近平的系列重要講話,法治國家、公平正義、反腐敗、司法制度改革、守法、道德等詞匯頻頻出現在各種講話場合,這些論述不僅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了巨大的前行動力和堅實的保障,也描繪出了一幅“法治中國”的未來前景。

法治國家建設貫穿全年工作主線:

國家治理體系“骨干工程”邁出新步伐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部署,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了180多項重大改革舉措,為全面依法治國制定了詳細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自此邁出“新步伐”。

習近平在署名文章中談到,依法治國各項工作都要圍繞全面推進總目標來部署、來展開。法治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骨干工程,落實全會部署,必須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2015年,“四個全面”戰略版面引領治國理政方向,全面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成為貫穿全年工作的一條主線。專家分析認為,《決定》既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性質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工作重點和總抓手,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綱舉目張的意義。

司法體制改革:

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制度

回首2015年,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多項部署和要求,均落到實處,擲地有聲。

司法體制改革是“四個全面”戰略部署的重要“落子”。3月24日,習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司法制度是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司法體制改革,是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

今年,在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完善司法責任制、健全司法人員職業保障等方面,通過了一系列方案和意見。4月1日,中央深改小組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方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重要舉措實施規劃(2015—2020年)》,成為今後一個時期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施工圖和總臺賬。5月1日,《關於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記制度改革的意見》在全國法院正式實施,變“立案審查”為“立案登記”。9月15日,中央深改小組第十六次會議還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化律師制度改革的意見》、《法官、檢察官單獨職務序列改革試點方案》、《法官、檢察官工資制度改革試點方案》。

2015年,中國司法體制改革將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相結合,以“開弓沒有回頭箭”的態勢協同挺進深水區。中國司改,啟動“2.0時代”。人民日報刊發評論指出,此輪司法改革力度前所未有。這些改革措施要變的是長久以來存積於司法機關內外的體制缺陷和機制弊端,要動的是包括改革推進者自身在內的諸多利益格局。與以往改革不同的是,如今的司法改革不再是由下而上的底層創新推動,而是頂層設計主導,中間推進,基層實踐。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牽住司法責任制這個牛鼻子

習近平在3月的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還強調,要緊緊牽住司法責任制這個牛鼻子,凡是進入法官、檢察官員額的,要在司法一線辦案,對案件質量終身負責。法官、檢察官要有審案判案的權力,也要加強對他們的監督制約,把對司法權的法律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等落實到位,保證法官、檢察官做到“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把司法權關進制度的籠子,讓公平正義的陽光照進人民心田,讓老百姓(603883,股吧)看到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

今年3月,中央政法委、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定》和《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11月,中央政法委首次公開通報5起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和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典型案件。制度落到實處,對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保障司法公平正義起到十分重大的促進作用。

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陳光中撰文指出,建立和完善司法責任制是司法改革的關鍵環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求公權力行使堅持“有權必有責、權力受監督”原則。司法權雖有其自身特點和運行規律,但也受此原則約束,理應實行司法責任制,以嚴格司法、公正司法,最大限度地防止冤假錯案發生,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強司法權威。

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黨紀國法雙管齊下

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版面,必須牢牢堅持黨的領導,把黨的建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習近平強調,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國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根本特征和政治優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必須在黨的統一領導下進行,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要把黨總攬全域、協調各方,同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

10月21日,《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同時向社會公布。兩項黨內法規與修訂前相比,均有非常大的變化。新修訂的兩項黨內法規(以下簡稱“兩項法規”)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強決心,旨在一方面通過廉潔自律準則確立高標準,一方面通過黨紀處分條例守住最底線,從而在全黨樹立起黨規黨紀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姜明安在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時曾談到,法律是對全體公民的要求,黨內法規制度是對全體黨員的要求,而且很多地方比法律的要求更嚴格,對黨員干部違法的處理也更嚴厲。要保障黨內法規執行力,不斷加強對黨內法規性質、意義、作用和功能的認識,健全完善黨內法規制定、備案和解釋機構和程式,增強黨內法規的科學性、規範性,提高黨內法規的質量。此外,還要加強紀檢監督,嚴肅追究對黨內法規執行不力,違反黨內法規的黨組織、黨員,特別是黨的領導干部的紀律責任。

培育全民法治意識:

公平正義由人民來評判

“司法體制改革成效如何,說一千道一萬,要由人民來評判,歸根到底要看司法公信力是不是提高了”,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如此強調。習近平指出,司法體制改革必須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公正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習近平在《求是》的署名文章中還談到,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範社會行為、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治理國家、治理社會必須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範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在《人民日報》撰文指出,“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是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大決策。沒有法治意識,就沒有法治國家。要把法治國家建設綱領和藍圖變為人民生活現實,須舉全黨之力、全民之力,萬眾一心、共同努力。專家分析認為,公正司法事關人民切身利益,事關社會公平正義,事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堅持司法體制改革的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為根本尺度,堅持符合國情和遵循司法規律相結合,堅持問題導向、勇於攻堅克難,堅定信心,凝聚共識,銳意進取,破解難題,堅定不移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