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大事決定未來三年中國經濟和人民幣走勢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2-30 08:28
專欄作家金子厚撰文指出,財政總體赤字處於比較高的位置,而很多地方卻開始發不出工資,這個矛盾既是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矛盾,也是人民幣面臨的主要問題,對於這個問題的處理能力,就決定中國經濟未來的三年,也決定未來人民幣匯率的走勢。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近年來,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中國財政收入形勢較為嚴峻,財政收支矛盾凸顯。
據財政部官網資訊,1-11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993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同口徑增長5.7%。1-11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5022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9%,同口徑增長17.4%。1-11月累積赤字為10288億元,為收入的7.35%。
如果加上政府性基金收入,1-11月政府財政總收入為174140億元,總支出為183157億元,赤字為9017億元,赤字占總收入的5.18%。
最近幾個月來,財政支出的增長速度都高於收入的增長速度。9、10、11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9.4%、8.7%、11.4%,支出增長的同比速度為26.9%、36.1%、25.9%;支出的增長速度一直遠高於收入增長的速度,這意味著未來的赤字率將持續。
統計數據顯示,自2009年至2014年,全國赤字規模分別是9500億元、1萬億元、8500億元、8000億元、1.2萬億元,1.35億元;與此同時,財政赤字率分別為2.8%、2.5%、1.8%、1.5%、2.2%和2.1%。2015年,財政赤字規模增加2700億元,赤字率上升0.2個百分點,兩個指標均比上一年有所擴大。
根據國際上比較通用的歐盟《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赤字率在3%以下都是安全的。然而,按照目前披露的資訊來看,中國明年的赤字率有可能達到甚至突破3%的傳統紅線。
渣打銀行發布2016全球經濟展望報告稱,人民幣貶值是中國政府最不可能動用的刺激手段,而2016年中國政府財政赤字率或將擴大至3.3%。
財政赤字,是政府支出超過收入的部分。而赤字率,則是指財政赤字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在各國中,支大於收是一種常態,因此財政赤字是一種世界性經濟現象。
觀乎全球數據,各個國家對財政赤字容忍度都有所不同。金融海嘯后的美國以財政赤字率高企聞名,美國總統奧巴馬也曾被戲言為“赤字總統”。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0年,美國年度赤字率更高達10%以上。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除美國以外,其他國家的數據來自世界銀行),同一時期的英國也錄得9%至10%的高赤字率。歐元區因整體政策導向,1999年歐元區建立以后未見有年度赤字,直至2009年才開始出現赤字,但都維持在3%左右的安全水平。
亞洲地區中,日本自2009年起,每年赤字率一直在6%以上,而“安倍經濟學”政策中的貨幣放松手段,加快了日元匯率貶值,更是加劇赤字情況。該國在2015年定出目標,要將2018年度基礎財政收支赤字額降低至gdp的1%左右。
其他亞洲國家中,韓國是少數長期處於黑字的國家,新加坡也是類似情況。
知名經濟學家如松認為,對於新興經濟體國家來說,赤字率不能超過5%,如果超過這個數字,就在貨幣上顯示明顯的貶值壓力。
當財政赤字過高的時候,意味著債務率明顯上升(如果印鈔就更不用說),就會帶來本幣貶值的壓力,進而帶動通脹,通脹進一步刺激本幣貶值。
中國的優勢是通脹還在相對低位,但是,本幣壓力過大的問題出現以后,最終通脹還是會上升,通脹上升之后就會改變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平衡,造成匯率的壓力加大,經濟形勢就惡化了,如果到了這樣的階段,就極其難以治理。
事實上,從2011年以后,巴西一直處於高通脹低增長的局面,雷亞爾不斷貶值,就是陷入了這樣的困局。
提高赤字率,擴大財政支出,是財政政策加力增效的重要實現途徑。曾有業內人士表示,面對經濟下行壓力,除了降準、降息等貨幣政策工具外,政府更為直接可控的宏觀調控手段就是財政支出。
赤字率提高可以增加財政支出,財政部可以增發專項國債和特別國債,提高地方債發行額度,同時也為減稅提供空間。
中央已經明確提出2016年要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業稅費負擔、社會保險費、財務成本、電力價格、物流成本等,打出一套“組合拳”。
根據財稅改革進程,2016年營業稅改增值稅(“營改增”)或許將覆蓋建筑業、房地產業、生活性服務業和金融業最後四大行業。營改增主要目的之一是為了解決重復征稅,目前一年減稅規模約為2000億元,是當前結構性減稅最大的一項舉措。隨著營改增擴圍到最後四個行業,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估算減稅規模會進一步擴大4000~5000億元。
中國財政部從今年10月1日起,適當調整了現行的工傷保險費率,減輕企業負擔。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今年12月撰文稱,要“適時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為補充保險留出發展空間”。
除了減稅降費外,積極財政政策加大力度還將體現在繼續盤活和統籌使用財政存量資金。
今年9月份,財政部初步統計已收回中央部門及單位財政存量資金131億元,地方收回同級各部門及單位2438億元。明年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下稱“置換債券”)的額度也有望進一步擴大。
今年財政部將地方存量債務分類納入預算,轉為余額管理,對今年到期還本部分發行債券進行置換,已下達3.2萬億元置換指標,為地方騰出資金用於重點項目建設創造條件。根據財政部測算,1萬億置換債券可以減輕地方利息負擔400~500億元。
此外,明年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也在積極推進。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近日公開表示,財政部初步統計,全國各地公布推薦的ppp項目有6650個,計劃總投資額8.7萬億元,涵蓋了道路交通、環境保護、城市公共事業等多個領域。
ppp項目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公共服務領域,既有利於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率,又有利於減輕當期財政支出壓力,平滑年度間財政支出波動,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債務風險。
不過,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認為提高財政赤字率將加重政府的債務負擔,財政赤字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還有待觀察。
“一般而言,只有當一個國家面臨明顯的需求不足導致大量資源閑置時,政府實施赤字性的財政政策才是合乎邏輯的。當一個國家的經濟問題不是需求不足而是結構性問題,就應該考慮擴大需求的赤字型財政政策是否有效。”王雍君作了進一步介紹。
如松指出,現在的赤字率已經處於很危險的水平,總財政赤字必須收緊。但另一方面,即便現在的財政支出規模,還是顯示僧多粥少。
盡管中國財政赤字處在可控制范圍之內,中央政府仍對地方債務保持高度的警覺,不僅要求國家審計機關對地方債務專項審計,而且嚴格控制地方政府發債規模,確保中國不會因為出現大規模財政赤字而引發經濟危機。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出現“地方財政赤字”的表述,意味著我國實施了20年不允許地方各級預算列赤字的規定,終結於2015年。這對地方財政來說,是“開前門”的一個重要突破。據了解,在2015年財政赤字1.62萬億中,地方財政赤字5000億元。
但隨著償債高峰期的到來,也讓財稅專家們有所擔憂,因為一些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上升亟需加強防范。有專家稱,對大多數地方政府而言,近一半償還地方債務的資金來自於賣地收入,2014年房地產市場的黯淡,使得這部分收入增速明顯放緩,償債壓力增大。
據媒體報導,受經濟下行影響,當前東北地區財政運行情況不容樂觀。大批企業虧損、停產、裁員,多數重點行業稅收下降,黑龍江、遼寧、吉林三省財政收入持續負增長。
與此同時,財政收支矛盾日趨尖銳,財力薄弱的市縣財政運行困難,個別縣鄉拖欠工資的問題或難避免。
梳理發現,黑龍江、遼寧超過七成重點行業稅收負增長。黑龍江全省16個重點行業中,只有4個行業稅收正增長,其余12個行業稅收均負增長。遼寧省的情況更為悲觀。前三季度,僅成品油等個別行業保持正增長,其他重點行業稅收均持續負增長。
需要指出的是,汽車制造業已經連續六個月稅收負增長,房地產業已連續21個月稅收負增長,而采礦業稅收自2013年底以來基本為負增長。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遼寧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22.7%,黑龍江同比降20.1%,吉林同比降3.1%,東北三省財政收入負增長,步伐一致。
更為嚴峻的是,財收負增長的幅度還在進一步擴大。以遼寧為例,前七個月遼寧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降21.7%,前八個月同比降22.9%,而前九個月則同比下降27.4%,降幅不斷擴大。
在收入大幅下降、增收難度不斷加大的同時,東北地區收支矛盾不斷尖銳,財政運行困難、支出乏力。專家認為,東北財政遇到的困難是東北經濟問題的投射。東北一些地方“一業獨大”等問題突出,依靠資源、傳統重化工業的經濟結構多年未有明顯改善,成為此番向下拉動的主要力量。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則認為,東北經濟下行除了行業沖擊外,更深層次的還是體制問題。“此番經濟下行考驗企業生存能力而非擴張能力,但東北國有企業這么多年沒有很大改革,特別是大型國企改革,比起其他地區還是相對落后的,生存能力和轉型升級能力比較差。”
事實上,不止東北,山西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山西的煤價自2013年開始遭遇重創,而從2014年7月起,山西煤業連續12個月虧損。這股寒流一直持續至今,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煤企盈虧相抵凈虧損70.37億元,欠發職工工資35億元,欠繳社會保險109億元。
“山西有119個縣,目前有103個縣發不了工資。”一位不愿具名的山西官員稱,山西的經濟糟糕得可想而知。
如松指出,煤炭行業的影響或許對全國來說還不算嚴重,可是,去年下半年以來原油、鋼鐵、有色、建材、農產品(000061,股吧)等價格連續快速下跌,部分行業就會逐漸走向煤炭行業今天所面臨的形勢,嚴重依賴鋼鐵、有色、建材、原油開采等行業的城市,就會陷入當下“煤城”一樣的窘境。
當這些行業影響到地方財政的時候,河北、山西、河南、山東等地的財政就會遭到嚴重的沖擊,有可能出現發不出工資的地區不斷蔓延的情形。
而財政收支已經出現比較嚴重的赤字制約了中央財政對這些地區的救助能力。
財政總體赤字處於比較高的位置,而很多地方卻開始發不出工資,這個矛盾既是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矛盾,也是人民幣面臨的主要問題,對於這個問題的處理能力,就決定中國經濟未來的三年,也決定未來人民幣匯率的走勢。
目前的情況而言,中國應繼續走儲蓄經濟的道路,通過提高居民存款的利率,降低企業貸款利率,逐步壓縮商業銀行利潤空間,從而確保儲蓄經濟穩定發展。
如果以擴大財政赤字的方式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速度,那么,有可能會導致惡性循環——政府為了增加財政收入而加重企業的負擔,企業不堪重負而導致利潤增長緩慢。
為此,政府在調整財政赤字規模的時候無論如何要統籌兼顧,不能不全盤考慮中國經濟發展的未來需要。(來源:商業見地網)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