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聞》年內已現逾千假央企,分析:潛在利益高、違法成本低
經濟通新聞 2023-09-22 11:45
《經濟通通訊社22日專訊》央企「金漆招牌」帶來的巨大利益令不少人不惜假冒央企謀利。據官媒《上海證券報》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被曝光的假冒央企數量已超過千家,層出不窮的「假央企」已對正常市場秩序、央企公信力造成嚴重損害。報道引述熟悉央企工作人士認為,違法成本低,潛在利益可觀是造假者敢於鋌而走險的主要原因,建議應從提高「假央企」違法成本、加強工商註冊審核管理、提升相關部門資格審查和監管力度等多方面入手,合力整治「假央企」亂象。
今年以來,中信集團、中國兵器工業集團、華潤集團等央企先後發布聲明指,發現有公司假冒旗下子公司。從相關聲明看,不法分子冒充央企的普遍手段,是通過偽造公章、簽字等方式,將央企或央企子公司登記為其股東,從而取得身份背書。甘肅某建築施工企業負責人丁某指出,以央企做背書,就是為了在工程承攬等業務上快速獲取多方信任,在項目實施中牟取利益;其經營的企業也曾遇到「假央企」,對方以安排其企業參與項目分包的名義,騙取工程保證金數十萬元人民幣。
*相關人士:應消除對央企的「迷信」*
較知名的「假央企」案例是中廣通科技(酒泉)有限公司假借國電投身份「操盤」甘肅350億元人民幣氫能項目,該項目因投資金額巨大而為行業帶來不小震動,中廣通酒泉的央企
身份隨之受到多方質疑,最終當地政府不得不緊急叫停項目,隨後就是國電投公開打假。不過,該公司之後僅變更了股權關係,將國電投城市建設有限責任公司移出股東序列,並未受到相關處罰。
報道認為,消除央企「迷信」或也能進一步擠壓「假央企」生存空間。有從事地方國資工作人士表示,部分地區在招商引資中「迷戀」央企的思想觀念需要改善,而相關部門可建立統一信息平台,全面公開招商引資項目的相關資料,提高信息透明度,為參與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環境,讓「假央企」知難而退。(sl)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