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擴至遠海 空軍兼攻防 國防白皮書披露解放軍戰略轉變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5-27 09:01
中國政府昨日發表的國防白皮書,強調海軍戰略發展正逐步由「近海防禦型」轉變成「近海防禦與遠海護衛型」結合。圖為中國海軍濰坊艦火箭深彈發射。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正當南海領土主權爭議日漸升溫之際,中國政府昨日發表《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首次以此方式闡述中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白皮書強調,海軍逐步從「近海防禦型」轉變到「近海防禦與遠海護衛型」結合,而空軍則從「國土防空型」轉變為「攻防兼備型」。專家指,對國防戰略一直奉行神秘主義的中國軍方,白皮書是一個很開明的進步,軍事戰略明確之後對中國軍隊的建設亦有裨益。
香港《明報》報導,新華社昨引述長約9000字的國防白皮書指出,隨着世界經濟和戰略重心加速向亞太地區轉移,美國持續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強化其地區軍事存在和軍事同盟體系。日本積極謀求擺脫戰後體制,大幅調整軍事安全政策,國家發展走向引起地區國家高度關注。個別海上鄰國在涉及中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問題上採取挑釁性舉動,在非法「佔據」的中方島礁上加強軍事存在。
在此背景下,白皮書稱,實行新形勢下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調整軍事鬥爭準備基點。根據戰爭形態演變和國家安全形勢,將軍事鬥爭準備基點放在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上,突出海上軍事鬥爭和軍事鬥爭準備。
中國海軍最新的戰略要求是「近海防禦、遠海護衛」,要「逐步實現近海防禦型向近海防禦與遠海護衛型結合轉變」。 海軍按照近海防禦、遠海護衛的戰略要求,逐步實現近海防禦型向近海防禦與遠海護衛型結合轉變,構建合成、多能、高效的海上作戰力量體系,提高戰略威懾與反擊、海上機動作戰、海上聯合作戰、綜合防禦作戰和綜合保障能力。「新形勢下,必須突破重陸輕海的傳統思維,加強陸海統籌,高度重視經略海洋。」
此外,空軍則按照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戰略要求,實現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構建適應信息化作戰需要的空天防禦力量體系,提高戰略預警、空中打擊、防空反導、信息對抗、空降作戰、戰略投送和綜合保障能力。
「強軍夢、軍事戰略這些口號和概念,總體來講還是挺虛的。」中國軍事評論員吳戈指,白皮書是對外界的一個宣示,對於此前國防軍事戰略奉行神秘主義的中國,這是一個進步。吳戈指,相對以往中國軍方的一些主張,此次白皮書的表述趨於保守,措辭謹慎。「比如海軍,以前在胡錦濤時代主張的是能夠進行遠洋機動作戰的『遠海防衛』,現在變成護衛,主要還是保衛商業利益如護衛商船,而不是遠洋巡航作戰。」
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大校昨表示,中方在南海填海造陸,既有必要的軍事防衛功能,也有為民事需求提供服務的作用。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CNN)記者昨晨於《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發布記者會上,問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大校:據中國現行軍事戰略,中國軍隊若在美國不停止或不退縮的情況下會有何進一步舉動?會否像《環球時報》指出的,某些情況下南海一戰會不可避免?
楊宇軍首先承認中方在南海填海造陸,既有必要的軍事防衛功能,也有為民事需求提供服務的作用。他指,最近南海鬧起來,是由於「一方面是有的國家加大了對中國相關海域抵近偵察活動的頻率,這使得這個問題凸顯。另外一方面是有的人刻意反覆炒作此類話題,其目的是要抹黑中國軍隊,刻意渲染地區緊張局勢,也不排除這是為個別國家今後可能採取的一些行動尋找藉口。」
另外,美國政界最近討論美國世紀是否結束及扭轉的可能,《華爾街日報》昨日在一則評論中稱,美國的退卻,導致俄羅斯、伊朗和中國不斷推進,美下屆總統急須策略遏制新威脅。
資料來源:香港明報
- 震盪期靠它逢低加碼,追求更大本利和!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