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騰訊企業微信今接入DeepSeek 專家:被DeepSeek喚醒成積極入局者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綜合報導 2025-02-21 16:50

繼微信接入 DeepSeek 後,騰訊控股 (00700-HK) 今 (21) 日在 AI 佈局上又做出一次重大升級,企業微信發佈多項深度接入 DeepSeek 的 AI 功能,上線功能包括智能機器人、客戶跟進總結、數據與智慧專區等,在企業微信均可免費使用,至此騰訊 ToB ToC 業務全面擁抱 AI,專家則認為騰訊近來積極布局 AI,是因為被 DeepSeek 喚醒。
中國《新財富》雜誌報導,儘管馬化騰在 2023 年股東大會上強調 AI 是幾百年不遇、類似電力革命一樣的機遇,但同時也強調騰訊要堅持「穩紮穩打、不急於求成」的理念,這也是外界熟悉的騰訊,也就是永遠不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但當 DeepSeek-R1 出現後,騰訊則突然在一夜之間從「躺平生」化身為「卷王」。
2 月 2 日,騰訊雲火速上線 DeepSeek-R1 大模型,到了 11 日騰訊智慧工作台 ima 接入 DeepSeek-R1,兩天後 AI 助手「騰訊元寶」更新支援混元和 DeepSeek 兩大模型,而當百度宣布 4 月 1 號文心一言免費使用時,由微信產品領頭的騰訊全產品線開始擁抱 DeepSeek-R1。
上周日 (16 日),微信搜一搜灰度接入 DeepSeek-R1 滿血版,騰訊文檔、QQ 瀏覽器、QQ 音樂、騰訊地圖等約 14 款騰訊產品隔天也紛紛宣布同時接入混元大模型跟 DeepSeek-R1 模型。
騰訊旗下的 TEG(技術工程事業群)、CSIG(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TME(騰訊音樂娛樂集團)、WXG(微信事業群)、PC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五個部門高效協同,幾乎全產品線史無前例地多管齊下,似乎已經認定 AI 應用落地的最佳時機,就是現在。
DeepSeek 創辦人梁文鋒曾表示,在這一波浪潮,DeepSeek 的出發點就不是趁機賺一筆,而是走到技術的前沿,去推動整個生態發展。DeepSeek 選擇了開源,打破閉源大模型優勢的同時,也大幅降低部署的成本,真正實現了讓每個人都能用得起高品質推理模型。DeepSeek 最終的目的,就是實現 AI 平權。
至於騰訊,作為單靠自己就撐起中文互聯網 to C 生態半邊天的公司,則是用實際行動回應了梁文鋒的口號。
有很多人將 DeepSeek 看作是 AI 大模型的 Android 時刻。同樣是依靠開源取勝,當 Android 推出後,手機廠商幾乎不會再花精力在自研底層系統上,系統的差異化不再是決定消費者選擇不同品牌智慧手機的關鍵,後續則引出了手機市場在大屏化、影像能力、5G 通信能力等其他方面的較量。
騰訊依靠接入 DeepSeek,快速跟進行業巨大變革風向,將 AI 產業的競爭節奏帶入自己的舒適區內,這正是騰訊最願意看到的局面。
騰訊選擇混元 + DeepSeek 雙引擎的策略,另一大原因就是在形成互補,迅速補齊自身自研大模型的技術短板。這種技術互補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 DeepSeek-R1 推理能力,跟騰訊的高品質資料庫進行互補。
DeepSeek + 騰訊混元還實現複雜問題與簡單問題混合解決方案的互補、騰訊強大雲端算力基建與 DeepSeek 併發流量短板劣勢的互補,後者對使用者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現在終於不會再頻繁收到「伺服器繁忙」的回應了。
報導指出,相比於字節跳動去年「飽和式」AI 產品的進攻,騰訊對 AI 與產品結合的野心,仍深埋在冰層之下。當前微信的 AI 功能,離真正滲透進入微信的生態仍存在很長一段距離,而正如馬化騰在今年員工大會表示,希望各個 BG 都擁抱大模型,微信、QQ 等產品將推出 AI 智慧體。下一代微信 AI 產品的最終形態很可能正是智慧體。
騰訊接入 DeepSeek 最大的意義,是依賴全生態應用説明 AI 大模型走完最後一哩路,真正將前沿 AI 技術轉化為上到 80 歲的老人,下到學齡前的孩童觸手可及的技術紅利,完成市場教育的終局。
若 DeepSeek 依靠自己的技術突破 OpenAI 的技術封鎖,以一己之力成為整個 AI 行業破局者的話,騰訊則使用積極的開放態度向外界宣告,這一次要做那個勇敢的入局者。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