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陳培雄:懂結算才懂市場,不懂股市結算就不懂股市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7-14 09:32


市場是什么?市場是一組規則。有的規則為提高效率;有的為降低成本;有的為控制風險。結算規則就是為了控制風險。一個無法控制風險的市場則無法生存,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懂結算規則才算懂市場。

某市有位老板投巨資在鬧市區創建了一個大超市,又高薪聘請了一位超市總經理負責經營管理。沒料到這位超市總經理異想天開,為了擴大商品交易量,采用的結算模式是讓消費者自行先把貨拿回家,只需要留個聯系方式,要求第二天自覺到超市結賬即可。每天這個超市一開門就爆棚,交易量劇增,吸引了大量消費者,可沒多久超市就倒閉了。原因很簡單,拿走貨物的人多而回來結算的人少。


人類通過市場進行商品交易至少已經有幾千年歷史。早在經濟學誕生之前人們就懂得采用“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結算模式可以規避交易風險。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又稱現貨交易。其主要特征是貨物與金錢的交換之間沒有時間差,從而規避了風險。如果一旦出現時間差,不論是貨物還是金錢,那么維持交易正常運行就必須靠先取得貨物或者金錢一方的信用。所以,凡是不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結算的交易我們稱為信用交易。一旦信用缺失,那么這種交易就容易產生違約風險導致交易失敗。世界上至今還沒有一家采用信用交易而成功的商品市場。馬云為了解決網上交易無法實現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當年不得不冒險(政策風險)和耗資建立支付寶。從而說明,除了少數特例,商品市場還是不宜采用信用交易。上例中那位異想天開超市總經理失敗原因就是采用了信用交易。

人們每天在進行商品買賣或稱商品交易。這種商品交易活動延續了幾千年,以至於人們對商品交易熟悉到幾近麻木。人們很少去想商品交易的關鍵環節,都認為商品交易就是與生俱來的那種交易。以至於深究起來,有時我們並不懂交易,也不懂結算。

現代社會不是以物易物,人們用貨幣去購買商品,即用貨幣與商品進行交換。整個交易過程區分為兩個動作:訂合同和結算。訂合同是指賣方和買方就商品達成交易的價格合同。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采用口頭方式訂合同。例如,到超市買電視機,賣方報出了電視機每臺5000元的價格,消費者如果認可,那么就算完成了口頭訂合同流程;到肉菜市場買青菜,賣菜的說5元一斤,買菜的消費者還價到4.5一斤,雙方同意就完成了所訂的合同。接下來就是結算,當消費者支付5000元后,就可以把電視機搬回家;買菜的消費者稱了一斤菜,支付了4.5元后就可以把菜拿回家。顯然,結算就是在訂立的合同(價格)基礎上,買方與賣方完成的貨物與貨款的交換。有時人們又將貨款的支付稱為結算(清算),貨物的支付稱為交割。

商品交易是人與人之間發生的一種關係,不是人與物的關係。凡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往往都是復雜的。不論是以物易物還是貨幣購物,只要發生交易,均可能產生矛盾。這種矛盾是多方面的,包括訂合同后的毀約、商品質量問題、結算問題等等。有矛盾就可能產生風險。為了盡可能降低風險,或者說減少交易成本,人類很早以前就發明了這個偉大的結算制度,俗稱“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經濟學術語為“銀貨即時對付”。別小看這“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它卻是人類幾千年市場交易的經驗總結,是經濟學誕生之前就早已實行的降低交易風險的商品交易結算制度。

也許有人笑話筆者將一個簡單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稱為偉大的結算制度。這是一個不識字的賣菜老太太都明白的道理,這是一個人們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結算規則。如果稱為偉大,那么每位懂的人都應該是偉人?既然如此,我們可以反過來說,凡是懂得“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道理的人都是懂市場的人,而不懂的人則屬於不懂市場人。前面案例中那位超市總經理就屬於不懂市場人,所以市場失敗。

股市和超市本質一樣,只是交易的標的物不同而已。股市上買賣的是多個企業的股權(股票),超市上買賣的是多個企業的產品(商品)。在結算制度上,同樣存在是否用“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結算制度問題。前面的案例中我們都看出,超市總經理采用信用交易說明他不懂市場。研究發現,中國股市總經理居然也采用的是信用交易。

中國股市采用會員制,券商會員是交易主體。目前中國股市結算制度下,券商買賣的股票是當天完成交割的,而資金的結算是第二天才完成的。也就是說中國股市采用的是信用交易而不是現貨交易。我們難以置信20多年來中國股市一直采用信用交易,說明中國股市總經理也不懂市場。也許這就是中國股市問題多多的根源之一。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么20多年中國股市沒有出現結算風險呢?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筆者認為:第一,中國券商是偉大的,不論在任何情況下,哪怕最終自己破產,都沒有賴過中國股市的賬。只要有一次大的賴賬,意味著證券交易所面臨破產風險。筆者曾經擔任過廣發證券(000776,股吧)結算中心總經理,對此深有體會,很多人並沒有看到這一點。當年廣東幾家大券商倒閉都與資金鏈相關,但都沒聽說過賴證券交易所的賬;第二,券商與股民的結算采用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說明券商總經理是懂市場的。從而保證了券商與股民的結算不會出問題,控制了最大的風險;第三,不是沒出結算風險,而是小風險都被捂住了。捂不住的大風險包括327國債事件、光大烏龍指事件都是現行結算制度惹的禍。

我國證券法第四十二條規定:證券交易以現貨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方式進行交易。在我們沒有看到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方式之前,我們看到的是證券法要求現貨交易。而中國股市目前沒有實行現貨交易就是違背證券法。事實上,全世界各國股票市場基本都遵循國際上知名的g30小組提出的“銀貨即時對付”原則,即現貨交易原則。中國股市沒理由逆規範而動。

20多年的中國股市無疑是失敗的。本次暴漲暴跌給國家、社會、經濟、股民都帶來了巨大不良影響。中央政府動用了巨大的人力物力,采用了特殊手段救市。筆者認為這是治標不治本,所以上周發表了《救市,是救現行股市還是救股市制度》,認為治理好股市的關鍵是拯救現行股市制度。今天發表此文,進一步說明不懂股市結算就是不懂股市。中國股市問題的根源是中國股市制度設計有誤。你的股市制度設計存在漏洞時,如同你的羊欄存在漏洞。當由於羊欄漏洞而羊被狼叼走時,我們需要做的工作是亡羊補牢。否則譴責狼是沒有意義的。(本文作者陳培雄就職於廣東省產業發展研究院、和訊評論特約研究員)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