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巴菲特教你讀財報:辨識具有持久競爭優勢企業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8-25 13:41


書名:《巴菲特教你讀財報》

作者:(美)克拉克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8

內容簡介

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就像一只不斷產下金蛋的鵝,而且它產下的每個金蛋都能再孵出一只會下金蛋的鵝,所有這些下金蛋的鵝不斷地孵出更多的金蛋。如何才能像巴菲特一樣辨識具有持久競爭優勢的企業?如何估算具有持久競爭優勢的優秀企業的價值?

答案是你需要像巴菲特一樣喜歡看公司年報。企業的財務報表可以反映出,這是一個會讓你收益平平的平庸企業,還是一個擁有持久競爭優勢,給你帶來源源不斷高收益的優秀企業。

很多投資者都明白分析財務報表的重要性,但大家擔心這需要很多專業財務知識,其實分析財報很簡單。只需小學算術、只需要看幾個關鍵指標。本書用簡單的篇幅,教你如何像巴菲特一樣通過分析公司財務報表找到超級明星公司的簡單方法,像巴菲特一樣在投資道路上取得巨大突破。

作者簡介

瑪麗-巴菲特(marry buffett)

享譽國際的巴菲特投資技巧圖書的作者、演說家,同時還是一家商業電影剪輯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擁有眾多大型客戶,包括可口可樂公司和麥當勞公司。

戴維-克拉克(david clark)

投資專家,被認為是研究沃倫巴菲特投資方法的權威人士。

他們合著的《巴菲特法則》《巴菲特法則實戰手冊》《沃倫巴菲特之道》《新巴菲特法則》都已經在全球發行出版,並被翻譯成17種不同國家的語言。

精彩書摘

第2章 讓巴菲特成為超級富豪的企業類型

要理解巴菲特的第一個重大發現,我們先要了解華爾街的本質及其主要參與者。在過去200年間,盡管華爾街提供了大量的商業服務,但同時也提供了一個大型賭場——在這里,以投機者身份出現的賭徒在股票價格走勢上押了大量的籌碼。

早期,部分賭徒取得了巨大的財富和地位,他們成為金融報刊上人們關注的焦點。大“鉆石”吉姆·布拉迪和伯納德·巴魯克是少數幾個在這個領域以投資大師身份進入公眾視野的代表。

現在,以共同基金、對沖基金和信托投資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取代了過去的個人投機者。機構投資者以其專業的選股能力向大眾推銷,並以豐厚的年收益率為誘餌,不斷吸引那些渴望一夜暴富的短視群體。

一般情況下,股票投機者都屬於“三心二意”之人,有好訊息時就追漲買入,有壞訊息時則匆匆拋售。如果一只股票在幾個月內的價格毫無變化,他們就將其賣掉,並繼續尋找其他股票。

新一代賭徒中的佼佼者發明了復雜的計算機程式,用以測算股票價格上漲或下跌的速度。如果一個公司的股票正加速上漲,計算機將執行買入指令;若股價開始加速下跌,計算機則執行賣出指令。這樣一來,便會產生數以千計的股票大量買入和賣出的情況。

這些以計算機為工具的投資者第一天買入一只股票,第二天就在市場賣出的現象已經不足為奇。通過此類計算機系統,對沖基金經理為他們的客戶創造了巨額利潤。但這也有圈套:他們可能會因此導致他們的客戶賠錢。當他們賠錢時,還剩下部分本金的客戶將贖回他們的基金,然后去尋找新的基金經理為他們出謀劃策。

華爾街隨時都充斥著這些主流或非主流的選股師跌宕起伏的故事。

這種瘋狂的投機性買進賣出行為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史上最瘋狂的買入發生在1920年,一度將股票價格推高到天價。但在1929年大崩盤來臨時,股票價格又被直線打壓至最低價。

20世紀30年代早期,華爾街有一個很富有激情的年輕分析師——本杰明·格雷厄姆,他發現華爾街大多數自命不凡的基金經理在大量買進賣出股票時,根本不考慮公司的長期經濟運行狀況,他們關注的只是股票價格在短期內是上漲還是下跌。

格雷厄姆還發現,這些瘋狂投機的主流股票投資者在追漲殺跌時,會將股票價格推到非常荒唐可笑的地步,與他們所購買股票背后的公司的實際長期基本經濟狀況完全背離。他也認識到,同樣是這些投機者,有時又會將股票價格打壓到非常低的價位,完全忽視這些公司良好的長期發展前景。這些嚴重被低估的股票讓格雷厄姆看到了一個美妙的賺錢機會。

格雷厄姆的理由是,如果他在股價低於其長期內在價值時買入這些處於超賣狀態的公司股票,終有一日,市場會承認它的錯誤低估,然后將它們的估價糾正過來。一旦價格向上調整后,他就可以賣出這些股票,並因此獲利。這就是我們如今所熟知的價值投資的基本原理,格雷厄姆是價值投資的始祖。

盡管如此,我們必須明白一點,那就是格雷厄姆並不在意他所投資的公司屬於什么行業。用他的話說,就是所有公司都有一個內在的均衡價格。當他在20世紀30年代后期開始實踐價值投資時,他著重尋找那些交易價格比其公司庫存現金的1/2都少的公司,美其名曰“用50美分買1美元”。此外,他還有其他投資原則,比如從不買股票價格超過其公司每股贏利10倍的股票,又如當一只股票的股價漲幅超過50%時就賣出。如果股票價格在兩年內沒有上漲,他也會堅決賣出。的確,他的眼光要比那些華爾街的投機者遠一點兒,但事實上,如果這個公司在10年后才有表現的話,他將獲得零收益。

20世紀50年代,當巴菲特在哥倫比亞大學讀書時,他就追隨格雷厄姆學習價值投資,恰值格雷厄姆退休之前,他進入格雷厄姆的華爾街公司開始了分析師生涯。在那里,巴菲特在著名的價值投資者沃爾特·施洛斯身邊工作。通過閱讀成千上萬份公司財務報表,剛剛大學畢業的巴菲特練就了一雙發現價值被低估的股票的慧眼。

格雷厄姆退休之后,巴菲特回到自己的家鄉奧馬哈。在那里,巴菲特可以遠離華爾街的喧囂嘈雜,潛心思考其導師的投資理論和方法。也就是在那時,他發現格雷厄姆投資法存在著一些問題。

首先,並不是所有“格雷厄姆式”的低估值公司都會實現價值重估上漲,某些公司甚至會以破產告終。不是所有投資都能“百發百中”,虧損的部分也可能超過所有的贏利。格雷厄姆試圖通過分散化投資組合以規避這種不利局面,有時這些組合中含有100種以上的公司股票。此外,格雷厄姆還采用了一種規則,即堅決地處理掉兩年內價格沒有上漲的股票。但當最後期限來臨時,大部分“低估股票”仍停留在被低估的狀態。

巴菲特發現,他和格雷厄姆買入的股票按格雷厄姆的“50%收益法則”賣出后,其中很多股票在隨后幾年內還繼續保持著上漲勢頭。他發現這些公司的股票價格攀升到遠遠高於格雷厄姆拋售時的價位。這正如他們買了一張開往“容易街”的列車票,但在列車到達該站之前就下車了,因為他不清楚它最終將駛向何方。

巴菲特決定對這些“超級明星股”的經濟動力進行進一步探究,希望能在他導師的投資回報率水平上有所提高。於是,他開始研究這些公司的財務報表,探索這些公司具有如此美妙的長期投資價值的內在原因。

巴菲特了解到,所有“超級明星股”都得益於某種競爭優勢,這些優勢為它們帶來類似壟斷的經濟地位,使其產品能要價更高或者增加銷售量。在這一過程中,它們能比競爭對手賺取更多的利潤。

巴菲特同樣認識到,如果一個公司的競爭優勢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持續不變——競爭優勢具有持續穩定性,那么公司價值會一直保持增長。既然公司價值會保持增長,那么巴菲特理所當然會盡可能長久地持有這些投資,使其有更大的機會從這些公司的競爭優勢中獲取財富。

巴菲特還注意到,通過價值投資者或投機者,或者二者的綜合參與,終有一天,華爾街會認識到這些股票價值被嚴重低估,並推動其股票價格反轉上升。看起來,正是這些公司的持續競爭優勢讓它們的價值投資者成為名副其實的預言家。

此外,巴菲特還發現了另外一種更神奇的東西。由於這些公司具有難以置信的長期贏利優勢,所以它們幾乎不太可能瀕臨破產邊緣。這意味著華爾街的投機者把這些股票的價格壓得越低,巴菲特買進這些股票后虧損的風險就越小。越低的股價同時意味著越大的潛在上漲和獲利空間。巴菲特在低位持有股票的時間越久,他能從這些價值低估公司獲利的時間就越長。一旦股票市場最終承認了這些公司即將到來的美好前景,隨之而來的就是巨額財富。

所有這些完全推翻了華爾街的一句格言:要獲得更多的利潤,你不得不加大你所能承受的風險。巴菲特發現了投資的“聖杯”,他找到了一種使風險最小化又能帶來潛在收益增長的投資。

令事情更簡單的是,巴菲特認識到他不再需要等待華爾街提供一個便宜的價格。如果他決定投資足夠長的時間,他就可以為這些超級公司的股票支付一個公平合理的價格,並且一直持有。錦上添花的是,他發現如果進行長線投資,絕不賣掉這些股票的話,他還可以有效地將資本利得稅推延至遙遠的將來,只要一直持有,他的投資就能以復利的速度增長,並且免稅。

讓我們看一個例子: 1973年,巴菲特投資011億美元於華盛頓郵報公司——一家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報業,並且一直持有到現在。在長達35年的時間里,他一直持有這項投資,如今,這筆投資的價值漲到了天文數字14億美元。投資011億美元能獲得14億美元的收益!多么體面的投資回報率!而且最妙的是,巴菲特還沒有為他的利潤支付稅費,因為至今為止他沒賣出任何一股。

另外,如果格雷厄姆按照他的50%法則,就會在1976年以約016億美元的價格賣出巴菲特的華盛頓郵報公司的股票,為此他還要支付占所有利潤39%的資本利得稅。更糟的是,那些華爾街的主流股票投資者在過去的35年間可能上千次持有這只股票,買入賣出,偶有10%~20%的利潤,並且每次賣出時都要支付稅費。但是,巴菲特的投資回報率達到12 460%,並且直到現在,巴菲特還未對其14億美元收益支付任何稅費。

巴菲特懂得,只要投資了一家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公司,他最終就會成為一個坐擁億萬美元資產的超級富翁。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