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中國經濟和股市的痛 可能才剛剛開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8-28 08:14


目前的情況是一場經濟或金融危機嗎?經濟觀察人士楊杼梓在評論文章中認為,沒有經過系統的研究,很難以偏概全下結論。但是,這的確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效應在中國的延續。從8月的股災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中美之間的戰略博弈,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全球化市場的背景下,美國若是只顧自身利益,使新興國家經濟體為代表的全球金融市場陷入動盪,自己也終不會獨善其身。

曾經的盛宴,今日,已經變成了掠奪和慌不擇路地逃命。


去年十一月,我曾經對友人說,普通的中國人正在不得不參與一場不流血的社會財富再分配,這個再分配的理解,非常簡單,之前居民擁有財富的象征是房產數量,而這個階段開始就是股票。在年底寫給《聯合早報》的一篇文章中,我也曾經描述過這樣宏大的一個政治抱負:猛藥去疴、重典治亂、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然,為了救黨圖存。

至少,啟動按鈕的人內心和出發點一直充滿善意和同情;但是,從制度設計到具體實施,包袱背的太重,這的確也顯示了復雜改革的艱難性。

從經濟結構上,這屆政府執政前,中國經濟高度依賴房地產的程度令人吃驚,房地產收入在某些地區政府的財稅收入里甚至可以占比達到七八成;在筆者當時的調研中,珠三角的一些大企業由於產品利潤率太低,為了求生存求發展反過來不得不轉型做房地產開發,政府為了保增長、保穩定、保就業又不得不給這樣原本從事制造業的大企業提供商業開發用地。從政府、企業、老百姓(603883,股吧)、金融體系,整個國家都和房子牢牢綁在了一起。

這種奇特的景象,從貨幣因素上,外部乃是08年金融危機,美聯儲推動的全球美元泛濫,廉價的美元大舉向新興國家進攻;內部是人民幣對外在快速升值,對內卻在瘋狂貶值;這導致了社會財富和經濟動力不得不向房地產尋求高度集中。

在此背景下,搞大、搞活資本市場的盤子,將囤積在房地產的資金引流到股市,再通過股市為整個實體經濟服務似乎是非常關鍵的一步棋,而政府手里能夠推動整個市場的最有效工具正是所謂“政策紅利”。從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國啟動了大規模的金融改革,大到自由貿易區建設,小到股市融資融券,每一項新的具體措施的推出既是嘗試,也必然有可能面臨失敗;中國老百姓以最樸實最積極的熱情迎接了這場盛宴,那是一個承載了無數可以不通過創造財富就轉換社會財富等級和身份的神話,也是明知是夢想,也要用力去追逐,不得不參與的神話。

這場造富運動運行到現在,產生的兩個質變時間點:一是,六月中國證監會強制為融資炒股降溫,遭到做空力量順勢突襲;二是,八月救市基礎不牢,美國卻已經加息在即,為了對沖,中國央行突然宣布人民幣提前主動貶值。

如果說六月表現出了股市監管對新情況的經驗不足;而八月的大跌,卻是決策不得不做出艱難選擇的結果。

這又回到了經濟轉型這個大背景:實際上,從去年十月以來,一些股票眼花繚亂十倍的增長中,我們看到的卻是政府高層對經濟越來越清晰的超低預期以及匯豐pmi報告越來越難看的指數。因此中國股市暴漲伴隨的是中國經濟增長下滑,中國很多地方房地產價格下跌,中國政府又不得不軟化對房地產的嚴厲限制措施。

中國股市的大漲沒有經濟基礎,是很多經濟學不斷強調的觀點,但中國股市從誕生開始至今,實際上幾乎很難按照嚴格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規律運行,是一個人為市、牛皮市、概念市、政策市。

對中國股市來說,當下很重要的事情是要如何打消大家對經濟不振、人民幣貶值、資本撤離的心理預期。警惕的是:股票市場的暴跌一旦要真正傳導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實體,如出現大量的個人拋售人民幣資產(實際上,一些外資地產公司早已完成兌現),情況就非常危險了。眾所周知,我們的房地產大泡沫背后的大支撐是中國的銀行,中國目前所謂的多層次資本市場以及金融體系,仍然是以銀行為中心的比較單一的金融體系。

目前的情況是一場經濟或金融危機嗎?沒有經過系統的研究,很難以偏概全下結論。但是,這的確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效應在中國的延續。從8月的股災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中美之間的戰略博弈,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全球化市場的背景下,美國若是只顧自身利益,使新興國家經濟體為代表的全球金融市場陷入動盪,自己也終不會獨善其身。

很多的中產者在只經歷了三個季度不到的2015年大喜大悲,是天堂,是地獄;而對於改革、嘗試、轉型、真正的股市和經濟之痛來講,也許才剛剛開始。(聯合早報)

楊杼梓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