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真正兇手?德銀:股災緣自中國大砍外債 造成量化緊縮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2015-08-28 12:10


(圖:AFP)
(圖:AFP)

德意志銀行 (Deutsche Bank) 外匯策略師 George Saravelos 週四 (27 日) 指出,近期全球股災的主要原因仍是來自中國,但並非直接因為人民幣貶值或中國股市崩跌,而是因為中國政府變相造成了「量化緊縮 (Quantitative Tightening)」的效果。


Saravelos 發布客戶報告寫到,過去 2 週全球市場對於中國的發展如此激烈反應,很可能是因為中國外匯儲備發生的變化,以及對於全球流動性的影響。簡言之,中國政府為了捍衛人民幣價位,而必需大幅減持外債,意味他們過去幾年狂買外債的趨勢瞬間逆轉,才引發金融市場震盪。

Saravelos 分析,中國從 2003 年開始,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大買國外固定收益資產,使得外匯儲備一共增加高達 4 兆美元,超越美國聯準會 (Fed) 自 2008-2014 年 10 月間量化寬鬆 (QE) 一共收購的 3.7 兆美元美債。

Saravelos 指出,中國的行動對全球的影響,的確相當於美國的 QE:人行印國內貨幣來創造流動性,並以此來購買國外債券。結果美國公債殖利率維持低落,殖利率曲線平坦,這就是今年初市場人士所稱的「債市謎題 (bond conundrum)」。

但近日人行放貶人民幣後,根據 Saravelos 估算,單單 8 月便造成 2000 億美元資金流出中國。因此北京為了捍衛人民幣,必須拋售一部分外匯儲備,重點是減持了全球固定收益資產。於是「人行的行動便相當於 QE 逆轉,換句話說就是量化緊縮 (QT)」。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