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的銀行業監管思考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4-18 12:17
謀遠健行 順時而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的銀行業監管思考
2016年伊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經濟領域中最受關注的詞匯。國家對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涵解讀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於國家是經濟中長期發展的動力,於銀行則是從危機中突圍的保障。作為銀行業監管者,如何有力推進銀行業的供給側改革,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討。
一、審度時宜,慮定而動
(一)銀行業風險進入加速暴露期。受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產能過剩行業、集團客戶、民營企業風險凸現。以南陽市為例,截至2015年末,鋼鐵、水泥、電解鋁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貸款余額3.99億元,較年初減少2.87億元。全市「兩高一剩」行業不良貸款余額0.89億元,較年初增加0.69億元,增幅342.71%,從側面反映了當前經濟形勢嚴重下滑。據銀監會客戶風險預警系統數據顯示,全市貸款共有1066家企業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互連互保現象,涉及貸款余額71.49億元。一旦擔保鏈斷裂,容易引發區域性風險。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監管部門更需關注銀行業的短期風險,尤其是壓縮過剩產能、「僵屍企業」出清帶來的信用風險。
(二)銀行業進入轉型升級重構期。從南陽市銀行業的實際來看,一方面銀行發展理念滯後,發展模式粗放,市場定位、產品結構、業務競爭同質化的問題十分突出,以存貸匯為主的業務模式,高度依賴利差收入的盈利模式和依托物理網點為主的傳統服務模式都沒有發生質的變化;另一方面,部分銀行不是靠精細管理、產品服務來拓市場、謀發展,還是在拼關系、拼塊頭、拼速度。傳統的發展方式目前難以為繼,轉型已迫在眉睫。
(三)銀行進入金融供給轉換期。經濟新常態下,新的金融需求加速催生,綠色信貸、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等方面的需求日漸旺盛,然而市場卻呈現出較為明顯的供需錯配,就南陽而言,截至2015年末,全市銀行業各項貸款同比少增54.43億元,部分銀行表現出明顯的「換檔焦慮」,信貸投放仍然傾向於信譽好、有實力的傳統大企業,對綠色低碳、涉農涉小、創業創新等領域的融資需求或視而不見,或因其回報周期長、回報率低不願為之。
二、有的放矢,科學引領
中央推進供給側改革,對於經濟轉型明確了主攻方向、總體思路和工作重點,也為銀行業的變革指明了道路。銀監會自組建以來,就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這一主題。
(一)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是財富創造的源泉,銀行業必須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把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作為工作中心。就南陽是近幾年的發展來看,無論是經濟中的傳統薄弱環節,還是作為經濟轉型發展引擎的科技創新產業,相當一部分合理的融資需求仍然沒有得到應有的滿足,小微、「三農」「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必須用改革創新的辦法,加快建設符合實體經濟需求的金融服務體系,不斷強化銀行業發展與實體經濟發展之間的相關性、匹配度和支持力,努力實現銀行業與實體經濟發展的互生共榮。
(二)堅持發展綠色金融。引導銀行業制定和完善綠色信貸政策和制度,將實施綠色金融與履行社會責任、防范環境社會風險以及加快信貸結構調整有機結合起來,有效對接地方經濟轉型戰略。引領銀行業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改革策略,主動適應和應對新常態的挑戰,更好地踐行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杆、降成本、補短板的目標任務。
(三)堅持開展普惠金融。銀行業依托一方水土,服務一方百姓,開展普惠金融服務是銀行業義不容辭的責任。監管部門必須引導銀行業不斷加強金融機構空白網點的基礎金融服務,補足金融服務短板。一方面,繼續推進銀行業網點下伸、人員下放、服務下沉,力爭服務盲區全覆蓋、薄弱領域有提升、弱勢群體能惠及。另一方面,解決服務門檻和服務價格兩大問題。優化普惠金融服務流程,降低服務成本。
(四)堅持保護消費者權益。引導銀行業完善客戶投訴處理機制,確保客戶投訴能夠得到便捷、及時、專業和公平友善的處理;加強和改進殘疾人客戶金融服務,充分尊重和保障其公平獲得銀行業金融服務的合法權利;主動承擔起金融消費者教育的社會責任,提高公眾識別和防范金融風險的能力。
三、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作為經濟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之一,這就要求我們在提升金融配套支持實體經濟有效性的同時,改革創新監管機制、升級監管手段、強化監管約束、提升監管效能。
(一)推進銀行業風控體系改革創新。引導銀行業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提升風險識別和風險吸收能力,通過改革創新風險治理方式,增強風險防控的前瞻性和敏感性,實現風險的早發現、早報告、早干預和早處置。引導銀行業全面落實風險防控責任,加快研究完善覆蓋全流程、全業務、全產品、全環節的風險管控機制,實現風險全覆蓋,嚴防各類風險相互交織形成風險綜合體,累積和放大風險,堅守系統性區域性風險底線。
(二)推進銀行業風險處置方式創新。一要指導銀行業機構對壓縮過剩產能可能引發的風險敞口及貸款損失,要做到心中有數。特別是要摸清已停產半停產、連年虧損、資不抵債,靠政府補貼和銀行續貸維持生存的「僵屍企業」名單及其融資情況,合理評估影響,建立「僵屍企業」逐步退出機制。二要鼓勵和支持銀行業機構推進風險緩釋方式創新。擴大抵質押范圍,加強與擔保機構、保險機構的規范合作緩釋風險;加強與各級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的協作,通過風險補償基金、風險擔保基金等方式緩釋風險。運用市場化手段探索不良資產批量化處置、信貸資產證券化等方式。積極發揮債權人委員會作用,統一協商、統一行動、合理維權。
(三)推進監管方式的改革創新。一是多手段推進銀行業監管體系的改革創新。圍繞銀行業發展需求,建立健全各專業委員會運行機制和議事規則,進一步發揮銀行業協會職能,強化行業自律,規范競爭行為,擔當社會責任。二是推進監管運行機制的改革創新。圍繞監管執法的規范透明,通過行政許可委員會、行政處罰委員會、行政復議委員會的運行推進集體用權改革;通過查處分離、規執分離、管檢分離推進制衡分權改革。三是推動監管手段創新。大力創新現場檢查、非現場監管、市場准入的方式方法和有效聯動;按照規制監管、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和監管支持四個條線,優化監管資源配置,實現資源向監管中心工作傾斜,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作者:南陽銀監分局黨委書記、局長 白向鋒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